红网时刻新闻8月19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李亚霖)近日,慈利县司法局杨柳铺司法所联合通津铺法庭,成功调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通过“情理法”相融合的调解策略,既让73岁的李奶奶得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更在濒临破裂的亲情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李奶奶育有贾哥、贾弟两子,长子贾哥婚后入赘女方家生活,次子贾弟与妻子李小梅(化名)共同居住。后因李小梅与李奶奶产生矛盾,贾弟不愿再与母亲同住;李奶奶患病后,贾弟仅支付部分医药费,未履行赡养义务。杨柳铺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联动多方力量核实情况、倾听当事人诉求,鉴于兄弟俩对赡养责任分歧较大,司法所工作人员协助李奶奶申请了法律援助。为高效化解矛盾,杨柳铺司法所主动对接通津铺法庭,以“巡回法庭+联动调解”模式推进纠纷解决,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助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落地。
庭审现场,贾哥以“入赘女方家”为由主张减轻赡养责任,贾弟则以家庭矛盾为由拒绝履行义务。承办法官与调解员采用“背对背调解+面对面恳谈”方式,一方面释法明责:“成年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负有法定、无条件的赡养义务”;另一方面以情动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赡养父母是法律底线,更是为人之本”,逐步唤醒兄弟俩的良知与责任。同时明确告知贾哥户籍迁移、“入赘”不等于不用履行对自己母亲的赡养义务,贾弟因家庭矛盾拒养于法无据,二人需依法共同承担赡养责任。
经过4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两兄弟按自身能力平摊母亲的医疗及养老费用,共同履行赡养义务。
此次调解,是慈利县司法局杨柳铺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既以法为纲捍卫刚性威严,又以情为桥传递司法温度。愿天下子女常怀反哺之心,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在亲情呵护中安享晚年。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亚霖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