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澧源时评|澧水流域筑屏障,“水”到渠成促振兴

微信图片_2025-04-09_131258_728.jpg

文/张迁

2025年6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席卷桑植,导致全县约1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6亿元,当洪水裹挟着泥沙冲毁一水厂设备、堵塞二水厂取水口时,一个沉寂多年的命题再次被推上历史舞台——在澧水上建设一座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控制性工程,已不再是纸上谈兵的规划,而是关乎47万桑植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凉水口水库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座已纳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澧水流域规划报告》的省级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承载着解决桑植“百年水患”的历史使命,更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历史维度看,凉水口水库的规划建设延续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治水传统,从理念和技术层面,又注入了新时代的生态智慧。项目规划不仅考虑了传统的水利功能,还前瞻性地融入了生态保护、清洁能源、旅游开发等多项目标,力求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这种综合性的规划思路,使凉水口水库有别于传统单一功能的水利工程,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为桑植县及周边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战略性解决方案。

在防洪减灾方面,桑植县因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历史上饱受洪涝灾害困扰,凉水口水库作为澧水流域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水库,建成后可有效拦蓄上游来水,削减洪峰流量,显著降低洪水对沿岸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这种防灾减灾效益是社会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桑植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安全保障。从长远看,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凉水口水库的防洪功能将愈发重要,其社会价值也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显现。

在水资源保障方面,凉水口水库将显著改善桑植县及周边地区的供水条件,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项目建成后,通过蓄丰补枯,可在旱季向下游提供稳定的生态流量和生活生产用水,惠及凉水口镇、桥自弯镇等多个乡镇的居民。水库建设将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水资源支撑。同时,水库还可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通过灌溉渠道系统,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稳定粮食生产,对推进桑植县乡村振兴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作为澧水北源的控制性工程,凉水口水库与流域内其他水利工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水利调控网络,其多年调节功能可以有效平衡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桑植县“雨季抗洪、旱季抗旱”的被动局面。从长远看,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凉水口水库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成为保障澧水中下游地区水安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同时,水库的建设也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提升澧水全流域的生态质量,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贡献桑植力量。

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看,凉水口水库是破解桑植县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桑植县作为革命老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而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凉水口水库建成后,将为桑植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水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助力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凉水口水库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工程,其规划建设体现了桑植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战略定力和“为桑植发展负责、为桑植人民负责”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背景下,凉水口水库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实施,努力打造成为“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示范工程”,为建设现代化新桑植提供坚实支撑,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创新机制,凉水口水库必将成为澧水流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桑植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迁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1/83/150904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