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甘政 张家界报道
7月11日上午,37家重庆旅行社负责人和9位重庆网络大V乘坐G2427次列车踏上桑植这片红色热土!成为渝厦高铁开通后桑植迎来的首批文旅“探路者”。桑植以鼓乐、鲜花和民族盛装最隆重的礼节迎接远方来客。
从“边缘末梢”到“区域枢纽”的蝶变
曾经,“行路难”是阻碍桑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前带团过来,从重庆坐大巴要颠簸近7个小时,客人叫苦不迭,线路很难推。”重庆锦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献礼坦言。交通的桎梏不仅阻隔了游客的脚步,更锁住了这片富饶之地的可能性。桑植县文旅局一位老同志回忆,优质的旅游资源只能“孤芳自赏”,招商项目常因交通问题搁浅。
随着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与黔张常铁路成功联线,桑植站每日经停列车激增至17趟,从重庆中心城区出发,2小时即可抵达桑植,4小时即可抵达长沙。这一地理格局的重构,瞬间将桑植从武陵山区的“神经末梢”,一举推向了湘渝鄂旅游黄金走廊的“十字路口”。
“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高武在当晚文旅推介会上的这句感慨,道破了渝厦高铁贯通带来的历史性转折。他表示高铁重塑了桑植的区位格局,为桑植融入成渝经济圈、深化湘渝文旅协作铺设了高速通道。桑植,这个湘西边陲的红色故里、生态秘境,终于被疾驰的高铁拉进了“2小时重庆都市圈”。
“2天1晚”唱游桑植旅游线路,乘高铁东风启航
面对高铁带来的重大机遇,桑植主动出击。
在仙辰岛清澈的溪水边,自媒体达人“你的shirley”兴奋地对着镜头赞叹:“像闯进了中国版马尔代夫!”竹筏轻漾,山风拂面,首批体验者在这里触摸到桑植“绿色资本”的沁凉。夜幕降临的阿巴砦更成为情感引爆点——甘甜的拦门酒、高亢的迎宾歌、璀璨夺目的“女儿冠”灯光秀,当炽热的篝火燃起,身着土家族、白族传统服饰的村民与重庆宾客踏歌共舞,山野间激荡着跨越地域的热情。“这种沉浸式的文化碰撞,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一位参与活动的重庆文旅博主感慨道。
桑植精准把握“首站效应”,将高铁开通后首批大规模抵达的重庆考察团视为宝贵的“种子”,精心设计融合山水、红色、民俗与产业的2天1晚精品体验线路,从“阿巴砦——仙辰岛——大鲵温泉酒店——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景区——贺龙纪念馆——农夫山泉旅游工厂——九天峰恋景区”,让重庆游客沉浸式体验“唱游桑植”旅游活动,游桑植美景,讲桑植故事,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尝桑植美食,并邀请重庆网络大V实地采风,并配套推出基于传播效果的激励机制,旨在将一次性的考察转化为持续滚动的“云推介”。
成果立竿见影。活动期间,金龙景区开发、农商文旅综合体验项目成功签约,阿巴砦景区与重庆锦华国旅的携手,更是市场信心的有力证明。“高铁大幅降低了‘引客入桑’的成本,周末游、短线游潜力巨大,我们计划立即上线相关产品。”签约后的董事长龙献礼语气笃定。
迎接“流量”大考,夯实“留量”根基
高铁带来的客流增长,也对桑植的接待能力、服务品质和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县长梁高武在招商签约仪式上明确承诺:“我们绝不耽误任何一个项目,绝不辜负任何一位企业家。”——这誓言背后,是桑植提升全域旅游软硬件的紧迫任务与坚定决心。他诚邀热情似火的重庆朋友,周末相约在桑植!阿巴砦的民俗风情、仙辰岛的清凉山水、张家界大草原的静谧星空等您来探,大鲵温泉酒店为您洗去风尘,好客的桑植人民,热忱期盼您游桑植美景、听桑植民歌、品桑植美食。桑植将依托这条崭新的“文旅大动脉”,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致力于将奔涌而来的“流量”转化为稳定持续的“留量”,将地理区位的“新优势”锻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随着G2440次列车载着首批考察团成员驶离桑植站,带走的不仅是美好记忆,更有湘渝文旅深度合作的丰硕成果与坚定信心。高铁飞驰,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紧密连接了两地经济文化脉络。相信不久后,桑植的动听民歌将飘向更远的地方,其壮美的山水画卷也必将向更广阔的世界徐徐展开。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甘政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