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现场
插秧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覃宵 通讯员 屈泽清 赵姣姣 报道
5月29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社区田间插秧现场,党旗飘扬,党员干部、片长、组长、邻长们纷纷撸起衣袖,挽起裤脚,齐齐“扎”进田间,拔秧、捆秧、拉线、插秧……绘制成一幅美丽的耕种画卷,这也是社区创新“景邻融合 和睦梓乡”党建品牌的一个生动镜头。
龙尾巴社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北端,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文化,吸引不少市场资本兴办乡村旅游,带动高端民宿客栈发展。近年来,社区着力打造“景邻融合 和睦梓乡”党建品牌,以“睦邻睦商睦游”为切入点,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基础,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服务游客为内核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深耕细作的“景邻融合 和睦梓乡”党建品牌,串起了居民群众、客商游客“小确幸”,绣出社区治理“锦绣图”。
以服务群众为基础,织密“睦邻”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工作思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集党员活动、居民协商议事、问题收集解决、邻里纠纷化解、红色代办服务等于一体的“睦邻客厅”,帮助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织密“三长制”协调议事工作体系,设立安全防护员、矛盾调解员、文明示范员、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五员服务队”,做到居民红白喜事、生病住院、家庭变故、矛盾纠纷、意外灾害“五必访”,生活困难、致富难题、邻里纠纷、意见建议、信访问题“五必解”,将联户家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用“红黄蓝”三色标记,按“周、月、季度”确定走访频次。使“三长”真正成为观察民情的“眼睛”、收集民意的“耳朵”、宣传政策的“嘴巴”。
社区还注重发挥家风家训引导作用,鼓励居民“晒家规、亮家风、学家训”,推动文艺阵地、文化活动向民宿、客栈延伸,开展理论宣讲、多彩课堂、睦邻文化节、环境整治、爱心帮扶等暖心服务50多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
以服务企业为中心,拓展“睦商”举措
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这个土家村落成功引来“金凤凰”。社区吸引投资企业近15家,总投资1.3亿元,有中高端民宿13家,带动土家传统文化演艺、旅游超市、山货铺子、特色餐饮等10种旅游业态发展。为了让这些投资企业和客商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落地经营、轻装前行,社区推行“睦商议事会”制度,成立民宿行业协会和民宿行业党支部,把辖区内民宿从业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常态化开展“爱在梓乡,上门行动”,通过“民宿事、大家议”,做到“三心四有”引领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三心”即:投资放心、经营安心、邻里舒心。“四有”即:意见有人听、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解。社区和民宿行业党支部定期组织召开发展座谈会,将民宿经营商的诉求和期盼“亮”出来,解决了一大批民宿投资商普遍关注的干旱季节自来水问题、经营证件办理等问题,化解客商与群众纠纷、调解客商与从业人员冲突40余起。2018年,协合乡龙尾巴特色民宿群在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大会上获得高度肯定和重点推介,擦亮了龙尾巴民宿行业党建品牌。
以服务游客为内核,培育“睦游”新风
社区地处武陵源景区东南门,属于进出武陵源景区的五大关卡之一,每天进出游客数千人。社区成立旅游志愿服务、民宿服务、应急服务、矛盾调解四支队伍,主要由社区的党员和民宿从业人员组成,做到随时咨询、随地救助、随诉即办。每逢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社区服务大厅、党员志愿服务亭常态化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路线图和免费导游。社区设立卫生服务站,开设应急处置室、观察休息室、全科诊室,配备急救箱包、猕猴伤害治疗及疫苗接种、救护器材及药品等,配备专职医生,应对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出现中暑、低血糖、高血压、过敏、摔伤、扭伤等突发意外状况,提供专业救助服务。遇到因大雪、冻雨天气原因,造成客人滞留民宿客栈的情况,社区及时组织志愿服务队准备当地土特产,如腊肉、葛根粉、糍粑和茶叶,热情送到游客手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与民宿业主达成一致,最大程度减免游客食宿费用。随着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蓬勃发展,社区建立民宿管家、厨师、保洁、园林、种植、泥瓦工等“人才库”,80%以上居民从事旅游服务。近3年来,龙尾巴社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覃宵 屈泽清 赵姣姣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