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提醒: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来临 张家界市疾控中心带你学习预防疾病知识点

清明假期结束,气温回升,即将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家长和老师们要重视起来,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既往以EV-A71和 CVA16为主,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EV-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

发热,可持续4-5天;

口腔疱疹、溃疡,不愿意进食或流口水;

手心或脚心有疱疹,米粒大,疹子一般相对独立,不连接成片,疱疹里基本没有液体,或有少量液体。

与水痘和麻疹的皮疹不一样。水痘的疱疹里液体较多,水泡容易破溃。而麻疹则通常表现为全身充血性的红色斑丘疹。

伴有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一般症状较轻,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只有极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持续高热、嗜睡、抽搐、呕吐、呼吸和心率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白,可能发展为重症,家长们应及时带患儿就医。

三、如何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

1.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2.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经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四、怎么预防

(一)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二)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

(三)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四)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五)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六)接种疫苗。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五、学校和托幼机构在高发季节应怎么办

(一)晨午检与报告。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如果本校一周内发生5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一周内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休复学。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借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三)通风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四)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鑫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848/54/1371850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