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味,是我们无数人心底的童年记忆和乡愁情愫,也是我们精神家园中最温馨的那一抹橘光。各地不同的习俗民风和历史人文造就了不同的年俗文化。年渐进、情愈浓,红网、时刻新闻、观潮的螃蟹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年俗·湘味》,展现湖南各地不同的春节年俗文化。
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摄影 胡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全江玲 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张家界报道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
老舍先生曾这样写道:春节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正月里飘香欢喜,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是新故相推之际的红火气象。一声“过年”,就能牵动我们心头最温馨的情愫:故土芬芳、耳畔乡音、舌尖味道,有了它们,才有“年味”。
位于湖南西北部的张家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过年会做什么,吃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习俗,一起来看看“张家界最年味”!
张家界的年味,从吃一顿杀猪饭开始。(摄影 张潘)
腌制好的腊肉悬挂在火坑上方,独特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摄影 吴成华)
舌尖上的年味:杀猪饭
年猪叫,年快到。
张家界的年味,从吃一顿杀猪饭开始。
进入腊月,张家界各个乡村就开始宰杀年猪迎接新年。杀完年猪后的那顿饭,则是村民们一年到头的期待,也是游子归乡的期盼。
“老弟,一会儿我们杀年猪,在家的都过来搭把手,中午一起逮杀猪饭。”1月26日清晨,张家界市永定区伞家湾村的张雪慈一大早便开始忙活起来。今天,她要杀年猪做顿杀猪饭,给忙碌了一整年的自己和家人犒劳一番。
一番吆喝后,村里前来帮忙的壮劳动力开始进圈拉猪,三五个壮汉一鼓作气的便把一头三百多斤的大肥猪撂倒。好客的张雪慈叮嘱杀猪匠,精选上等部位的猪肉,做成炒菜和汤菜,新鲜的排骨和地里刚挖回来的萝卜炖上,院里院外,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在张家界,“杀年猪”是春节前的一件大事,从杀猪烧水的火燃起的那一刻起,春节的氛围就红红火火地来到了千家万户。
吃杀猪饭是张家界由来已久的习惯。每逢哪家杀年猪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前来帮忙,然后将刚宰杀的猪肉做成可口的菜肴,用来酬谢杀猪匠和款待客人。
“杀猪饭看似普通,实则是一种彰显土家文化魅力的大餐。比如杀猪饭里一道必不可少的菜——‘三下锅’历史就十分悠久。” 张家界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张世乐说,“三下锅”不是指三种菜品,而是三道工序。其主料多为下水、内脏等。第一次下锅,把食物放在开水里泹一下;改刀,第二次下锅,将食物炒制、调味、炖好;第三次下锅,食客按需点菜装到小锅内炖食。在古代,澧水是湘西北的主要交通干线。明清时期,当时的张家界永定县城成为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路过的放排客没有时间等店家现做食物,店主就将各式菜品炖熟准备好,放排客一来马上可以装锅食用。
“吃杀猪饭,不仅仅是一份浓浓的乡愁,也是团圆、喜庆、热闹的年味,更是张家界人对过年的预热。” 一直在上海工作的李林,历来怀念家乡的一切,今年回家尚早的他,有幸赶上了这顿一年一次的杀猪饭,让他开心不已。
每到腊月,杀年猪、吃杀猪饭便在张家界的各个地方盛行起来。被请来的客人们围坐一桌,闲谈、喝酒,笑声在村里荡漾开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其实,吃杀猪饭不单单是吃那顿饭,最重要的是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它是一种习俗的传承,亦是乡情温情的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张家界人更是将杀年猪过成了节日,形成独特的年俗文化IP。在永定区沅古坪镇,每逢年猪节,会举行花猪巡游、年猪祈福,现场杀年猪,重现传统的年猪祭祀仪式。在慈利县杨家坪村,以“杀年猪、逮杀猪饭”为切口开展年俗文化节,并安排各种年货市集,土特产、年猪头、腊肉香肠、炒米、糍粑、剁辣椒、叶叶儿粑粑应有尽有,吸引更多市民及游客前来看杀年猪,买年猪肉,品全猪宴,体验传统的新年氛围,感受不一样的乡村旅游乐趣。
张家界乡村过年做的柴火饭。(摄影 吴成华)
张家界人的团年饭。
心头上的年味:过赶年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在张家界,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据了解,张家界都是按照土家族的方式过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即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
从事民俗研究的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田茂军介绍,关于土家族赶年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为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人在年关时接到朝廷赴苏淞协剿倭寇的圣旨,为不耽误战机,土家族人决定提前一天过年为抗倭官兵送行。由于土家族官兵及时赶到前线,战功卓著,荣立“东南第一战功”,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提前一天过年便成了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土家族祖先家里很穷,为逃避财主年关逼债便悄悄提前一天过年。
不管平时多忙,身在广州的向女士,每年都会回到老家过赶年,腊月二十九一到,家里就会响起热闹的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年饭”。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家界的土家“赶年”习俗与汉族的传统年俗逐渐发生了交流与融合。
“更多的人家会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把年饭准备好,待晚上十二点一过便开始‘团年’,这十分考验‘起床困难户’。”张佳妮虽然是00后,但对张家界“赶年”传统如数家珍,“我们讲究从天黑吃到天亮,讨个‘边吃边亮’的吉利,有‘日子越过越亮堂’的寓意。”
或许,春节是刻在大家骨子里的一种情结,不管什么时间“团年”,到了这个点,一家人齐齐整整坐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
那么,你的家乡是几点吃年饭呢?
张家界元宵盛会。(摄影 张潘)
张家界元宵灯会里的舞狮巡演。(摄影 吴成华)
民俗节目游街巡演。(摄影 张潘)
眼眸里的年味:闹元宵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在张家界,要问大家春节最期待的是啥,答案一定是:“元宵灯会”!
在这里,古老、浪漫、厚重、创新、自由在这里碰撞;传统与时尚,肃穆和活泼,在这里融合。
以灯会为媒,对话传统文化。张家界元宵灯会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国潮、非遗、国韵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得十分抢眼。同时,也更加注许多现代时尚元素,流动观景台、亮化鼓、时光隧道,无人机表演等,一派澧水夜泊盛世风光,让元宵灯会成为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消费品。
以灯会为媒,发扬传统民俗。张家界元宵灯会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长达数十米的草龙,光彩夺目的高花灯、伞灯、板板灯队,具有土家族特色的九子鞭、阳戏、土家赶酒火……在喜庆欢快的锣鼓声与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由各区县、民间文艺团体等组成的表演队伍,一路浩浩荡荡,走街串巷,簇拥相随,使古老的民俗艺术焕发出青春的熠熠光芒。
以灯会为媒,打造城市品牌。张家界元宵灯会,就是张家界人最大的狂欢派对,集灯、歌、舞、乐于一体,兴自汉朝,盛于唐宋,传承至今,从白天到凌晨,狂欢不停、庆祝不停、歌声不停,夜间花市灯如昼。在这天,人挤人都变成了一种快乐。眼下的张家界元宵灯会,是张家界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被评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已成为张家界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
时光悠悠,从张家界元宵灯会的受热捧,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张家界对元宵灯会的情怀从未改变,对年俗文化的传承从未停止。
怎么样?张家界的独特年味有吸引到你吗!这个春节,不如相约张家界,一起品年味、识年趣:
今年的张家界元宵灯会为期20天,1月18日(腊月二十四)开始,2月8日(正月十五)结束。
活动一:土家千人宴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幕式——1月18日(腊月二十四)下午16:28,在土家风情园举办“千人同过土家年”围拢宴会,邀请全世界海内外朋友、全国网红主播及部分国内外游客参加此次宴会,正式开启元宵灯会春节系列活动。
活动二:非遗展演周——2月1日(正月初八)至2月7日(正月十四),每晚19:00-21:00,在人民广场、市民广场展演全市及黔张常高铁沿线城市沅陵县、湘西州等武陵山片区非遗节目;2月8日(正月十五元宵夜)19:00-23:00,在人民广场非遗专场舞台集中展演部分精品非遗节目。
活动三:猜灯谜游园活动——2月1日(正月初八)至2月8日(正月十五)期间,在紫舞公园、大庸桥公园、人民广场、市民广场举办猜灯谜游园会,同时在市民广场码头—大庸桥公园澧水河段,有茅岩河公司组织的2艘新西兰快艇表演和4艘漂流艇项目,供市民游客体验。1月21日(腊月二十七)至1月22日(腊月二十八)上午9:00,区文联在人民广场组织书画家协会会员免费送春联活动。
活动四:狂欢元宵夜——元宵节当天,白天组织龙灯、狮子灯、高花灯、蚌壳灯、彩莲船等队伍沿街游行表演,游行路线为市民广场(集合)-东门桥-十字街-逸臣中央-泊富广场-大庸府城-文昌阁-人民广场(有序解散)。同时,组织乡镇(办事处)表演队伍在市民广场、人民广场、大庸府城、维港十字街、曼哈顿广场五个舞台进行专场节目展演。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