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同心同行张家界丨李新秋:愿为“痴忠” 助力莓茶销往世界各地

李新秋带着宾客正在参观生产厂房。

红网时刻记者 李森林 实习生 覃宵 报道

冬日暖阳照耀大地。在张家界市高新区的茅岩莓公司,李新秋带着宾客正在参观生产厂房,向他们介绍莓茶从摘取到销售出去的全过程。

和时刻新闻记者坐在一起,李新秋亲手冲泡一杯莓茶,芽尖在沸水中伸展,香气自杯中飘出,缕缕轻烟飘荡,思绪从现在回到了从前。那年,他独自挑担莓茶上北京,到现在有了自己的企业。与莓茶结缘的24年,李新秋说自己的过往如同莓茶的口味——先苦、回甘、后甜。

初识莓茶,是1999年。那年,李新秋因工作原因接触到了莓茶,并因此将他的咽喉炎喝好了。从此,他便与莓茶结缘。

2001年,李新秋通过竞拍方式,获得了湖南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及茅岩莓茶的主体运营权并被正式任命为湖南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所长。认准了莓茶这个项目,李新秋开启了“茅岩莓”的创业之路。同年11月,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茅岩莓公司”)正式成立,李新秋担任法人代表至今。

公司成立后,为了拓宽市场,砸锅卖铁的李新秋背着一个包,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通过各种方式推销“茅岩莓”莓茶。他的身影出现在天桥底下、路边摆摊、地下通道、人口集中地……

因为对莓茶的执着,周围人送李新秋外号“痴忠”。

“周围人给我送了一个外号‘痴忠’,反正我认准的,不管是人还是事,我一定会做到底。”从体制内脱离,到成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李新秋把“痴”和“忠”发挥到了极致,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他,认为他是个“痴儿”,因为一个莓茶把自己搞得“不成人样”。李新秋不解释,他对莓茶有着自己的“忠诚”。

莓茶销售的岁月,是李新秋人生最难的回忆,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他迎来苦尽甘来的时刻。

2002年2月1日,茅岩莓公司北京办事处在北京工人文化宫举行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嘉宾云集。首都各界人士2000余人参加了这次推介发布会,莓茶被抢购一空,海量订单纷至沓来。

打开市场,再开分公司,仅用四年时间,茅岩莓公司生产的袋泡茶、保健茶、原叶茶源源不断地从张家界销往全国各地。李新秋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选对了路,这条莓茶之路,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路。

现在,茅岩莓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栽培、研究、生产、销售“茅岩莓”牌保健茶、原茶等系列产品为一体的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4.jpg

张家界莓茶已成为群众的致富叶、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

“莓茶是从土壤里长出来,对应了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有了一定的成就,李新秋始终没忘记自己的成长之路,得到过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友人的帮助,他无偿贡献出“茅岩莓”商标,造福当地群众,让更多的群众种起了莓茶。

永定区罗塔坪乡莓茶带头人杨春莲,多年独自带着孩子们生活,因家庭困难,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春莲抓住莓茶发展的机遇,把家的田地都种上了莓茶,还流转了50亩土地。通过她的辛勤劳作,她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很快摆脱了建档立卡户的帽子。随后,她又办起了加工厂,开始了莓茶销售。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她从无到有,还成了村里的莓茶种植带头人,而杨春莲仅仅是通过种植莓茶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

无数个莓茶企业怎么发展?如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张家界市给出了标准答案。

全市出台民营企业培优做强行动方案,市统一战线、市工商联等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发挥市、县(区)两级政企面对面暨企业家接待日平台作用,为民营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六个一”工作为抓手,按照“培优做强、提质拓面”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永定区莓茶总面积达15万亩,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建成2个万亩莓茶乡镇、2个星级茶旅融合示范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成5家张家界莓茶旗舰店,设立6家张家界莓茶市场运营中心。张家界莓茶已成为群众的致富叶、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

李新秋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数以万计群众一起,为莓茶产业发展之路努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覃宵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845/96/134169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