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覃宵 通讯员 屈泽清 陈路遥 报道
葛根基地里,满目是绿,让人倍感清爽。田间道路上,满载而归的群众谈笑风生……仲夏时节,走进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协合村,已经完工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武陵源区发展改革和科工局和协合乡共同规划,成功申报协合乡农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思路,巧用“三心泉”浇灌以工代赈群众“幸福花”,带动本地群众200余人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5人,实现当地务工群众人均增收7000余元。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
坚持“谋”的细心,规划全域发展
聚焦基础设施改善。张家界湘阿妹有限公司周边25户一直未通自来水,生产生活用水均需从附近河流取水。协合乡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第一位,事前多次与武陵源区水投公司对接,设计饮水主管网2.25公里,支管网2.78公里,解决群众饮水难题。
聚焦特色农业发展。张家界湘阿妹有限公司位于协合乡协合村宝峰山脚下,主要经营葛根、莓茶、腊味等特产制作销售,葛根种植基地一直受灌溉问题困扰。协合乡将完善湘阿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作为项目重点,设计整修沟渠500米,从山涧引水灌溉葛根基地150余亩,解决湘阿妹葛根种植用水难题。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协合乡宝峰山最高海拔1254米,本地称为“宝峰仙山”,山上有千年古寺,风景优美秀丽,已建设登山步道,适合发展休闲民宿产业,有高端民宿客栈1家。协合乡在提质升级湘阿妹产业发展道路的同时,将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纳入规划,设计产业发展道路白改黑2.1公里,通往宝峰山顶的老旧道路提质改造1.3公里,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文旅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定”的耐心,打磨项目细节
监督指导,完善施工细节。资金批复第一时间制定项目施工方案和群众务工方案,研究吃透《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精神,采用竞争性磋商的形式,邀请2位监督员,聘请5位技术专家对4家单位的资质、技术等进行综合评比,最后确定张家界恒诚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工程的组织实施。项目施工过程中,市、区发改部门多次进行现场指导,乡政府分管领导现场督工10余次,召开技术交底会2次,交办并整改道路施工、饮水入户问题10余个。
因地制宜,完善设计方案。在前期设计时拟在种植基地中开凿灌溉沟渠,便于取水,经乡村两级、施工、监理、设计三方现场查验,考虑到种植农户需求、土地性质和地势因素,更改沟渠整修设计方案,建设沟渠护面墙270余米,开挖埋设管道60余米。
耐心协调,做通群众工作。饮水管网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涉及邻里矛盾问题,有5户人家拒绝管网入户,1户人家拒绝建设检查井。乡村两级充分发挥“片组邻”作用,多次上门协调矛盾纠纷,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最终完成25户水管入户,建设检查阀门井15个。
坚守“赈”的初心,促进就业增收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坚持扶志、扶智、扶德、扶能相结合,在开工仪式、施工前由专业人员对务工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安全交底、现场操作指导,组织培训73人、87人次,培养了一批道路硬化、管道铺设专业人才,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建立长效化帮扶机制。
严格落实用工要求。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施工,人工优先聘用当地低收入、脱贫户、监测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带动本地群众200余人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5人,实现当地务工群众人均增收7000余元。村民们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家庭,自己人在自己村里施工,项目质量也得到充分保障,形成了群众政府双赢局面。
充分保障工资发放。协合乡、区发改局和区财政局三方积极对接协商,以《湖南省以工代赈项目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为依据,提前拨付30%资金用于支付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劳务报酬直接由业主单位通过银行卡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不存在拖欠、滥用情况,在群众中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覃宵 屈泽清 陈路遥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