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古道·访新颜·话振兴——慈利县选调生和引进人才赴浸峪村开展专题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大山 谭佳佳 罗思维 报道

一线调研汲取奋进力量,学思践悟淬炼过硬本领。7月30日,张家界市慈利县2018届以来在慈选调生及部分引进人才赴桑植县竹叶坪乡浸峪村开展“探古道·访新颜·话振兴”专题活动,大家边走边看、边问边记,在走村学习、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中拓视野、长才干、谋振兴。

红网 活动留影.jpg

脚沾泥土,初探乡村振兴“浸峪样板”

上午10点,选调生和引进人才一行乘车抵达浸峪村口。大家迎着石英砂岩峰林,一路前行,首先参观了“美丽屋场·浸峪园林”。

“我们注重将乡村风貌提升与发展园林产业相结合,不仅利用苗木园林基地的盆景装点绿化道路,还在周边墙体嵌入五彩斑斓的文化石,竭力打造‘村在树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风光。”

大家饶有兴致地听介绍、赏美景,通过与相关负责人的交谈,深入了解浸峪村近年来建设美丽屋场、创新村级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切身感受浸峪发展的“山乡巨变”。

红网2.jpg

随后,大家来到村部,实地调研“云上浸峪”数字经济运行平台,沉浸式观摩“数字养猪”。从猪舍1号到生猪产房,从工人喂食到测量体温,从云上认购到仔猪耳标……选调生和引进人才实时观看了养殖场内的真实画面,切实感受了“互联网+农业”的魅力所在。大家忍不住感叹,浸峪新颜,新在产业崛起、新在创先争优、新在全域振兴,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交流互鉴,共探乡村振兴“发展思路”

淡雅清心幽然处,驻村帮扶焕新颜。从“山区贫困村”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浸峪村一路的山水欢歌、旖旎嬗变,与张家界市委组织部的帮扶工作密不可分。

在村部会议室,浸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毛新宇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以《“浸峪六策”推动山村蝶变》为题,给大家娓娓道来工作队创新推行“浸峪六策”、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的丰富经验。

红网3.jpg

汲取一瓢清泉,润泽心灵不浅。精彩有趣的授课如同一股清流,为慈利选调生和人才引进注入了思想新源泉、行动新动力。

紧接着,大家围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一名2022届的选调生说道,“在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肩负起推动‘三农’发展的历史重任,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人民的使命感,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亿万农民创造更多福祉。”

慈利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借用“六心”勉励大家,要安心在慈工作,专心突破自我,静心学习提升,细心做事,用心做人,争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青年干部,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重走古道,再探乡村振兴“文化底蕴”

林深幽静,古道厚重,溪水潺潺。下午,大家又带着对未来的思考,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重走贺龙元帅出湘入川的重要通道,在山林中寻找历史足迹,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在历史中探寻振兴路径,品咂文旅融合“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浸峪村文化底蕴丰厚,走完这条恢复性开发的文旅拓展新游道,大家还参观了村内的竹叶馆,亲身体验悠久的竹编文化;学习了非遗手工技艺。并在浸峪村广场,与当地村民手拉手、肩并肩,随着音乐自然起舞,一同体悟古老而神奇的土家族民俗文化,震撼又满足。

红网4.jpg

“浸峪村从乡村文化入手,从产业振兴出发,致力于打好‘乡土味’与‘自然风’两张牌,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新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启发。”一名2023届引进人才现场感叹道。

奋楫新征程,蓄势再出发。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进一步心怀真情、立足岗位,主动思考、深入调研,不断提高能力本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陈大山 谭佳佳 罗思维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841/75/1414971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