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科普研学游”走热背后藏着什么 “密码”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通讯员 孙一鸣 报道

北京、青岛、福建、浙江、大湾区以及省内长株潭地区、怀化、娄底的学生都组团来张家界研学游?这在以往比较少见。

如今,屡见不鲜。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青少年仿佛商量好了一般涌入张家界,既为山水美景,也为探寻科普的“奥秘”。

1.jpg

作为世界绝版的以地域名命名的“张家界地貌”,更有科普研学价值。(资料图)

就在今年11月29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走进北京联合大学,开展“张家界地貌”科普研学宣传推介,成功签署校地合作协议;时间稍稍往前,9月,新化县317名少年走进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感受张家界的科普魅力;7月,娄底市超千名师生走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身临其境探寻“张家界地貌”;4月,中山市的200余名少年在张家界待了5天,打卡了众多宝藏科普研学基地……

春去秋来,四季轮转,张家界科普研学游热度不减。大家为何如此钟情?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独特密码?

持续走热的科普研学游

11月24日,张家界澧滨小学近600名学生走进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多彩的地质科学文化和浓郁的自然科学景观,让参观的学生惊叹不已。

带队老师张玲告诉记者,一些平日不太爱听讲的学生,到这明显认真了很多。“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中学不到的。”

微信图片_20231222153136.png

在黄龙洞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不同形态。(资料图)

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上一堂生动的地质课,探究张家界地貌的成因;在黄龙洞寻宝,去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不同形态;在张家界元宇宙馆,做一次“鸟人”,体会科普+旅游的奇妙体验……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玩得不亦乐乎。

“边玩边学,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很开心、很自豪。”参观的张同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研学团,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截至目前共接待了近6万人次。“‘千人名校游’‘千人专列研学团’的壮观景象在张家界已习以为常。”该馆负责人邓紫说。

图片3.png

张家界的科普市场越来越大,专列走进张家界。(资料图)

跟邓紫一样,今年以来,吴全元更忙了。看准了张家界研学市场,他一直在这片蓝海里打拼。“以前只能接待几十人的研学团,现在能组织一两千人的研学专列。”让吴全元感受愈发深刻的是,张家界的科普市场越来越大,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图片4.png

孩子们在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资料图)

科普研学热,在张家界并非偶然。近年来,这座旅游之城一直在谋求转型升级。2022年,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为张家界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期间,获得中国科协授牌的全国首批“科普研学试点城市”。

记者观察到,为做好试点,为全国科普研学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范本,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市科协牵头,多部门协作,推进全市科普研学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借试点之势,科普研学快速生根发芽。

半年时间里,不仅是以“张家界地貌”为核心,创建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元宇宙馆、黄龙洞景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8个科普研学基地,张家界航院、禾田山谷、樟树营等,都成为张家界研学游的热门“景点”。

“研”途皆胜景,“学”中见天地。今年6月,张家界专门出台了《2023年张家界市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实施方案》,科普研学游成为重点“奖励对象”之一。与此同时,发布了“遗落地球的异世界”探秘、“会长高的石头”之谜研学行、大手拉小手非遗研学之旅、八大公山科普研学游、白族文化寻踪之旅、红色民俗文化研学行、探秘“慈利与两弹一星”的故事等7条科普研学精品旅行线路。

其中,“遗落地球的异世界”探秘线路作为湖南省科普研学代表线路,被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纳入全国科普研学10省(市)联动发布线路之一。

山水资源发挥“磁场效应”

从市场角度看,热度高涨的科普研学游,卷起的其实是一波新的消费潮流。越来越多人愿意为精神世界“买单”,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而从张家界现实看,正是因为以绝版山水风景和自然风貌而享誉全球的名声,以及资源的丰富多样和地质地貌的独特性,才能迅速走进大众视野,脱颖而出。正如被问及为何到张家界研学游,“慕名前来”成为高频答案。

“这是我第一次来张家界,能在这么美丽的环境里学习是一种非常愉快和难忘的体验,在现实中看到如此特殊的地貌特征比起书上的描写要来的更加震撼。”今年暑假来张家界研学的学生向博杰告诉记者,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启发。

微信图片_20231222175539.jpg

张家界科普研学相关宣传资料。

“张家界市的科普研学资源非常丰富,仅地质科普这块就可以分几种。尤其是‘张家界地貌’,作为世界绝版的以地域名命名的地貌,更有科普研学价值。此外,我们还有森林资源,有动植物的多样性,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第一的建筑奇迹,有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农业,都是可以挖掘利用的科普资源。”张家界市科协党组书记李红介绍说。

好风景里“长”出新生产力。

今年以来,张家界鼓励各行业和领域建立科普研学基地或专门科普场所,目前,依托各人气景区、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等已认定8家市级科普研学基地,培育和拟建的各类科普研学基地110余家,同时,充分挖掘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地图”。

挖掘存量、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张家界科普研学游的火热,也正在让这座城市的“张家界地貌”文化,被越来越多人看见。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张家界引流外地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12.5万人次。全市共有106所学校、10.8万师生参与活动,预计12月底前达到13万人次。

规范引领推动“研学热”行稳致远

近年来,研学市场增长迅猛。按照相关规定,学校通常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参加研学旅行。业内人士估计,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

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火热,多方抢滩、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问题也不时暴露出来。基于市场的各种乱象,张家界如何破局?

记者注意到,张家界各地已经在逐步规范和提升研学游质量。当前,张家界以“科普研学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普旅游资源,以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等形式加强统筹管理,制定科普研学基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不断促进全市科普研学游的规范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专家学者等优质智力资源,组建科普研学导师基础库,将旅游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人才充实到科普研学导师队伍中,推动科普研学课程开发。

a3dc24f5d7b9482db78f73585e8d58ba.jpg

“科普老师”不仅可以是科学家、教授,也可以是校长、老师。(资料图)

“我们先是聘请以何继善院士为首席导师的20名科普研学导师,后又在全市公开选拔40名同志走进许多中小学‘上岗’。”张家界市科协主席万剑告诉记者,走进张家界人的“科普课堂”,“科普老师”不仅可以是科学家、教授,也可以是校长、老师,更希望广大的导游、景区景点的讲解员成为张家界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的科普指导老师。

不止如此,记者还观察到:张家界进一步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真金白银”地支持全市科普研学事业发展。比如该市永定区明确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奖扶和激励营(基)地建设、市场开发、课程研制、研学人才培育等;武陵源区则成立研学旅行协会,安排专项经费,编撰科普读物,开设“第二课堂”,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学校”研学联盟,构建起集地质科普、自然奥秘、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美术写生于一体的区域研学链。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创新一翼已经有口皆碑,另一翼也在蓄势待发。

在2022年,张家界就实施了《张家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其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着力开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体怎么做?记者梳理了张家界的大致思路:

——将科普研学实践教育融入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激发对科学求知欲和想象力,引导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推动各类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放生产线、实验室、展示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

——围绕“自然、人文、红色、乡村”四大主题,系统开发以“张家界地貌”为核心,突显张家界市文化旅游精华和特色的科普研学主打产品。鼓励和引导基地借助“跟着书本去旅行——《奇山异水张家界》”节目效应,积极研发“行走的课堂”系列科普研学课程,“关爱自然·与鲵有约”“乡村振兴·莓好未来”等课程。

——发布一批关于张家界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学术研究、科普探索重大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

……

以研学旅行之名,推动全域科创、科普与全域旅游“双向奔赴”,张家界的探索,或可值得借鉴。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孙一鸣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56/66/1338165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