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10月16日讯(通讯员 刘文喜)“感谢组织关心,心意收到,但我想把这笔慰问金捐出用于咱们付家湾的'美丽屋场'建设。另外,我还要捐500元用于铺设沥青路面。”慈利县苗市镇白龙村付家湾组老党员高远振出院后回家休养,面对村干部上门送“温暖”,他的话语出人意料。被问及缘由,高老表示,村里早就召开了付家湾片的“流动讲堂”,会上描绘了蓝图,统一了思想,大家干劲十足,作为老同志,理应发挥带头作用。
白龙村于今年六月创办“流动讲堂”以来,经逐步完善,采取技术、法治、政策、民韵四个讲堂和微专访、微议事、微服务三个“微平台”的“4+3”模式,作为一种干群交流“零距离”的形式,深受群众喜爱,成效已然凸显。如今,村民合力建设家乡的感人镜头每天都在上演。
汇人才、重历练、强组织,构筑了群众信赖“主心骨”。汇聚人才,振兴合力逐渐增强。定下“本土”基调,搜集本村法律精英和技术能人,挖掘先进典型,建立“讲师库”,作为本村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干部,履职能力得以提升。作为历练和展示的平台,由干部轮流主持和讲课,鞭策他们学深悟透理论和政策,回应群众诉求,锻炼表达能力,强化了工作责任感。多向发力,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在村民支持和参与下,激励党支部强化党员管理,推动村委会探索出村级治理的群众参与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逐渐成熟,助力公益协会在推动人才培养、村级文化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传知识、兴文化、提素质,树立了良好家风“风向标”。送教到片,朴实的“农民课堂”走进心坎里。讲师均来自本土,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教授课程,村民喜爱听、听得进、能参与。榜样引领,身边的“好人故事”散发正能量。挖掘出以王清满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20余人,由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榜样们获得认同感,村民自觉寻找差距,努力向榜样看齐。制度管人,严厉的“社会公约”成为潜认同。普法教育和村规民约宣传树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强化制度约束,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善,民风持续向好。
汇民情、答民疑、解民困,搭建了干群沟通“连心桥”。民情收集面对面,主动下访明实情。通过“微专访”主动收集民情民意,给村民一个表达诉求的出口,避免“小问题淤积成大矛盾”,有效拉近干群间的距离。答疑解惑点对点,及时回应助宣传。借助“微专访”,鼓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逐个回应,适时宣传政策,主动掌握舆论导向,获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极大减少工作阻碍。为民解难件对件,优化服务办实事。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后续跟踪办理,逐个销号,由此推动干部细化工作,延伸志愿者队伍“微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共计收集意见和问题70条,68条当场予以解释清楚,2条在跟踪解决中。
听民意、谋发展、创优境,铺设了富民强村“致富路”。“微议事”上干群围绕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谈发展、话振兴、制蓝图,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局面,为当下难以投入更多财政资金的艰难局面开出建设“新良方”。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清晰,实现稳步增收。经干部探索,集群众智慧,以电商物流助力,龙头民营企业联农带农成效显著。村集体收入努力摆脱传统增收方式,搭建起了基本架构,实现逐步壮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大为改善。向群众描绘建设愿景,发动群众积极加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人爱护环境、户户营造美丽的比学赶超劲头,“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村民付仁召动情地说道。
“流动讲堂”讲出了民心,今年以来,在村公益事业中,村民累计捐工1092个,捐款近11余万元,捐物158人次,已发出“光荣榜”80期,通报表扬达284人次,节约财政投入约3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文喜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