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桑植县利福塔镇:“一砖一瓦”建设省级模范村 “一针一线”编织村民致富梦

红网时刻张家界5月4日讯(通讯员 张鑫)致富的“秘诀”香飘十里,美丽的庭院走家入户,辛勤的村民谈笑风生。“你过来帮我把这几篮小香薯一起搬一下。”室外的高温挡不住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伍永清带领村民致富的热情,挡不住青龙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屏幕截图 2023-05-03 131843.png

伍书记包装小香薯

以身作则,产业振兴谋发展

“空壳村”变“实业村”,一张白纸书写满分答卷。青龙村位于桑植县利福塔镇东北部,该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是我们俗称的“空壳村”。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青龙村书记伍永清带领村全体党员、村干部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积极考察市场,深度挖掘适合青龙村发展的产业信息,最终决定小香薯、葛根、花椒三大产业先行,小龙虾、油菜、蔬菜等产业后续跟进,同时兼顾二、三产业相整合的产业布局。

整体规划确定了,怎么开始着手干的问题提上了日程。一方面在自然条件上青龙村没人没钱没地,另一方面在人文条件上发展司空见惯的农产品自然也受到了不少质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未占其一,但伍永清书记没有抱怨,没有停留,而是身先士卒,带领村领导班子找资金、跑市场、走访入户、团结群众,通过党员带动“自燃型”村民,“自燃型”村民带动“点燃型”村民,凝聚共识,迅速投入到产业发展中,誓要填满“空壳村”。

回忆往昔,在那段时间里,伍永清书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南泥湾”精神,“5+2,白加黑”的在田间地头义务劳作,慢慢的村民的质疑声减弱,支持的声音开始占据主导;慢慢的在那片充满希望的田地里,从一个人变成十二个人到最后变成了一群人;慢慢的在一片荒芜的山地上,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开垦出了300亩小香薯基地,200亩葛根基地,200亩花椒基地和20亩小龙虾基地。

笑看今朝,小香薯项目产值达65万元,其中商品果收益30万,粉丝收益20万,香薯面条收益20万,通过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60余人就近务工岗位,务工收入80万元,土地入股收入16万元,村民分红38万元,解决了脱贫户、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就近就业创收等问题,凝聚了党心民心,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5.png

青龙村美丽屋场

身先士卒,美丽屋场巩家园

走进青龙村,家家户户风格统一、干净整洁的门廊从村口延伸至活动广场;道路两旁新装的路灯照亮着村民回家的路;以往一片荒芜的“原始森林”如今成了满载村民欢声笑语的聚集地。“在‘美丽屋场’建设中,我们不单纯的追求‘美丽’,而以实用和村民受益为主。”青龙村党总支书记伍永清一边收拾建筑废料一边说到。

在这片美景之中,美丽庭院前的他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泛白的短袖无声的述说着俭朴的生活态度,夹杂着灰尘的汗滴以地为纸勾勒着青龙村发展的蓝图。

自美丽屋场文件下达开始,伍永清书记便争分夺秒的制定三步走战略,力图从“后进生”变领跑者。先是自我策划,让村民成为屋场方案的参与者;然后自我打造,让村民成为屋场建设的实施者;最后自我管理,让村民成为屋场制度的受益者。从屋场宣传会到成立党小组联络站筹工筹钱再到成立“美丽屋场”项目建设理事会,每一步都在稳扎稳打,每一步都能看到伍永清书记忙碌的身影。

“咱们村民们都很支持,一共捐款了5万块钱,村民们捐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每一分钱我们都要用到实处”在美丽屋场建设过程中,伍永清书记坚持厉行节俭为原则,项目工程不外包,项目施工自己干,以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这在普遍外包工程的环境之下也是受到了不少质疑,不会设计怎么办?不懂工程怎么办?建筑材料不懂得区分好坏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接肘而至,但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事事难成事事成,这“亿”点点困难阻挡不了伍书记的决心,阻挡不了党员干部的热情,阻挡不了村民对美丽屋场的期待。

烈日的炙烤难挡他们前行的脚步,40度的高温下是他们做设计,跑工地,找材料,动员群众的身影,这夏天仅有的微凉是村民送上的水和他们用身体挡下的阳光。外包要400多万的工程硬是让他们用80万拿了下来。

时下,青龙村美丽屋场验收达到95.5的高分,老人们悠闲地坐在广场树荫下的摇椅上,摇着蒲扃;孩子们围着大树跑着,累得满头大汗;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扯上几句家常话,说个没完。这一刻伍书记满足的笑了......

屏幕截图 2023-05-03 132023.png

组织村民集体劳作

心系群众,鱼水情深赢未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压实责任,勇于担当,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这是伍书记一贯的原则,为此伍书记坚持转变村干部服务方式,坚决做到不推诿不扯皮,能这一秒帮群众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下一秒,能今天为人民群众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明天,从之前的村民有事到村部办转变为村干部入户帮忙办,当村民刘满升的儿子重病无钱医治时,是他站了出来,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的搞募捐箱筹钱;村民伍云钊、伍习鹏逝去,家里无钱安葬时,是他带着募捐箱一户一户的筹集安葬费;村里的贫困户曾凡向、曾祥军、曾凡龙房屋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无钱处理时,还是他四处奔走寻找房屋维修资金。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村干部的价值,用脚步丈量着青龙村的土地,用心服务着人民群众,几年来伍书记好评如潮,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日落山头稚子归,炊烟袅袅饭香随。孩童嬉戏庭前闹,阿嬷声声把宝催。”如今的青龙村产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区别于城市的钢筋森林,这里多了几分乡情味与烟火气。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鑫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9/96/126199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