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浸峪村:数字化赋能打造中国现代化村庄

微信图片_20230410112041.jpg

浸峪,一个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竹叶坪乡东南部的小山村,高山峻岭中的一个小盆地,451户1221人。

微信图片_20230410112924.jpg

浸峪村风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全江玲 桑植报道

“好漂亮,在手机上就能看见我们村的全貌,自己的家在什么位置,村里有哪些产业资源都可以看见。”近日,张家界市桑植县竹叶坪乡浸峪村村民向菊绒,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手机扫码进入“云游浸峪·数字乡村”平台,点击VR实景导览,就对全村面貌一览无余。

4月初,记者走进浸峪村村委办公室,一块智慧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大屏幕上,全村的布局、风貌等各个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利用航拍及全景成像技术构建了全村的数字地图,真实还原了全村的山川、河流、植被、耕地、产业等各个信息,通过智慧大屏、手机扫码这样的方式就能让外界人员清楚了解到浸峪村的情况。”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浸峪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毛新宇,有着多年的人才管理经验,说起村里积极规划建设数字乡村这事,他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在他看来,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毛新宇向记者介绍,浸峪村的数字乡村云平台主要围绕乡村数字经济、智慧绿色乡村、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治理、惠民信息服务五大应用建设,将所有数字化信息在统一的界面进行展示,全面直观展示乡村的人、事、物,从而带领乡村“走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村中现存的资产增值、增效能、更多创收,浸峪村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思路,探索“订单式认养”模式,将散养家禽等进行流转。

记者手机扫码进入“云游浸峪·数字乡村”平台,发现平台上线了“云养猪”板块,点击猪舍进入后,可以观看猪舍的介绍。在屏幕中间会有实景监控画面,可24小时实时观看猪舍内生猪喂养、生长情况画面,做到“眼见为实”,让客户放心下单订购认养。待生猪喂养达到标准后宰杀、分割、邮寄,另外还可为客户熏制成腊肉。

“目前村里有5个猪舍,共喂养了100头生猪,按照市价被全国各地的城里人认养。”毛新宇表示,“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浸峪村以数字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可以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领周围农户共同增加创收。”

“作为全市建的首个‘数字乡村’,目前一切都处于探索尝试的发展阶段,很多功能也在完善中。我们今后发展的定位是桑南旅游先行区的核心区域,正在规划打造民宿新村,建设旅游服务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研学实践基地。”毛新宇直言,下一步,浸峪村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数字化的运用由农业产业向农村的方方面面迈进,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在市委组织部等后盾单位的帮助支持下,浸峪村大力推进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建成中药材、烟叶、蔬菜等多个产业基地,成立村劳务有限公司、乡村旅游公司、园林公司等多个经济主体。2022年,浸峪村集体经济达到17.3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46%。

记者手记:数字赋能让小小山村未来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浸峪,一个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竹叶坪乡东南部的小山村,高山峻岭中的一个小盆地,451户1221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浸峪村坚持把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深化数字赋能,不断促进农业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机遇。浸峪村先行先试,将数字化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中,以数字赋能生产、加工、销售,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旅游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形成独有的“浸峪”品牌。同时,浸峪村以“旅游+”为导向,以园林基地和植物游学基地为带动,完善农业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农旅结合配套服务体系,小小山村未来可期。

微信图片_20230410112932.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自动转跳至“云游浸峪”,自己动手探索一下吧。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8/54/1254727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