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市城乡规划风貌管控立法 调研组赴云南考察学习

图片1.png

红网时刻张家界2月6日讯(通讯员 李菌)为进一步加强张家界市城乡风貌管控,提升城市品质,彰显本土建筑特色,营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根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风貌管控并开展地方立法的要求,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城乡规划专家及技术团队于近日赴云南大理、丽江,为张家界市城乡风貌建设及管理的立法工作开展调研。市人大环资委负责人一同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大理喜洲、沙溪古镇、磻溪村、凤阳邑村参观白族民居风貌,深入小巷民居和古建筑,了解白族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特色,在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学习环湖截污、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经验,在大理理想邦、半山酒店、丽江地中海度假区、物与岚收藏酒店参观休闲度假民宿群,详细了解度假区在用地、生态保护、污水排放、运营模式等方面内容。

图片2.png

调研组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的座谈会上,双方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两地基本情况,在城乡风貌管控、村庄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民居改造、生态修复政策、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理州党委、政府班子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抓城乡风貌管控,先后出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大理白族自治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立法文件,管控效果成效斐然。大理州按照条例要求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引导村庄建设有序发展,村庄建设突出以地方民居为主的建筑风格。海西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超过三层或者总高度不超过12米的建筑,确保看得见山望得见海。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历史文化发源地及最大的白族人口聚居地,而张家界桑植的白族便是700多年前从大理迁徙而来,目前也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区,两地在风土人情、民居风貌、生活习俗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地同为旅游业发达区域,如何借鉴大理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经验,将张家界的白族建筑、土家族建筑发扬光大,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是调研组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片3.png

在与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座谈时,调研组重点了解古城风貌管控、丽江文旅休闲产业的发展模式。丽江市将中心城区分为立市文化风貌区、旅游商贸风貌区、城市生活风貌区、特色住宅风貌区以及田园村落风貌区共五个区域,并确定每个风貌区特色及建筑高度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如丽江古城缓冲区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中心区部分街道建筑高度不超过18米,玉龙县黄山镇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多届市委、市政府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始终坚持规划为先、管控为要,协调古城保护与丽江城市建设发展,防止城市建设发展造成丽江空间尺度破坏,对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之间的视觉通道实施严格的规划控制,保持整体空间轮廓的协调和完整。丽江是全国著名的休闲旅游城市,以文化元素充满整个城市的慢生活,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带动旅游发展始终是丽江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张家界正处于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需要借鉴丽江的文旅发展模式,打造一批高山休闲度假区,助推张家界产业经济转型。

调研行程结束后,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迅速进行下一步工作部署,要求工作组尽快安排省内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要求今年上半年提交调研报告,及时上报市人大、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菌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6/98/122926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