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桑植县利福塔镇:探索“五图共治”新模式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金华 报道

桑植县利福塔镇位于桑植、永定、永顺三县(区)交界之处,辖区内重点项目多,征拆面积广,人车流量大,社情民意复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近年来,镇党委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以“组织架构图、综治积分图、生态路线图、文明靶向图、码上服务图”为主要内容的“五图共治”社会治理体系,取得较好成效。

绘制一张“组织架构图”,构建党建引领治理体系

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根本保障。为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镇党委通过创新开展“党员赶集”活动,绘制了一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图”。支部开设集市。根据境内地理区位条件和人口分布情况,在人流相对集中的自然屋场,按照就近原则设立31个“支部集市”,收集民情、解决民忧、排除民困,将服务下沉到村组。党员摆摊服务。整合党员力量,精心组织82个党小组508名党员在“集市”摆摊服务,围绕党建基础、干部队伍、产业发展、村情民意等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实行销号管理。群众有序赶集。确定每月3、13、23日为群众“赶集日”,党员和群众在“集市”面对面、心交心,既谈家庭琐事,主动反映问题,也论发展之机,积极提出建议,党群关系进一步拉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推出一张“综治积分图”,构建村民自治治理体系

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伟大探索。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稳定基础,镇党委通过推行“综治银行”,绘制了一张以村民自治为主的“综治积分图”。2022年全镇共创办“综治银行”14家,开设“综治银行”账户4115个,发放积分存折4115本。科学“定积分”。出台《利福塔镇“综治银行”实施方案》,明确参与平安乡村建设、扫黑除恶线索摸排、治安巡防、基层党建、绿色殡葬、垃圾处理、控违治违等与基层治理有关的22个主要积分项目,细化百分制积分细则和章程,让群众积“德”成分。民主“评积分”。借鉴银行储蓄和支取经营模式,由群众自行申请领取综治积分存折,每月根据村民德治、法治、自治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减分,并汇总、张榜公布。村民积极参与积分活动,截至2022年底,累计超过1000分的农户达到408户。有效“用积分”。设立综治银行专项基金,通过社会捐赠、单位支持、村集体经济收入兜底等方式筹集资金225万元,保障综治积分银行运行。村民根据积分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积分兑换物品奖励,在村级“综治银行”既可以换取必要的米、面、油、毛巾、洗衣粉等生活物资,也可以换取蓝牙耳机、毛绒玩具等年轻人喜爱的物品,使“分”有所值。2022年累计兑换群众3506人,兑换物资价值145万多元。

解码一张“生态路线图”,构建共建共享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示范样板,镇党委通过创建“美丽屋场”示范点,绘制了一张村民共建共享的“生态路线图”。按照生态美、人居美、产业美、风尚美、文化美的“五美”目标,在全镇范围内创建美丽屋场4个,以点带面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按照“乡镇示范推进,示范村全面推进、其他村梯次推进”的创建思路,细化5个基本要求和28项具体创建标准,通过“由点及面、串点成线”,形成一条村庄美如画的靓丽风景线。有序实施,整体推进。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的闲散用地上搭建篱笆院墙,种植蔬菜瓜果花卉,其他空地由村集体实施绿化、美化建设,做到村内无空地,处处皆田园。全镇430多户房屋的美丽庭院建设均改造完成,21处空地由村集体种上绿植,美丽屋场户户有小园,处处见花木。严格验收,长效考评。按照建设标准严格验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开展“最美庭院”“美丽屋场”评比。同时建立村庄区域长效保洁责任制和自有房屋房前屋后“门前三包”制度。

激活一张“文明靶向图”,构建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有效途径。为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社会氛围,激活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活力,镇党委通过建设“三堂一馆”,绘制了一张三治融合的“文明靶向图”。系统推进幸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道德小讲堂和乡贤馆“三堂一馆”建设,切实解决了村民协商议事难、养老就餐难、文化供给难、弱势群众关爱难等问题。建造幸福小食堂。食堂专门为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餐饮服务,定期开展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重阳送糕点、爱心生日宴、爱心年夜饭等系列特色活动,解决特殊人群就餐难问题,让特殊人群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搭建文化小礼堂。以村为单位组建广场舞队、合唱团等团体,定期开展演练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群众生活焕发新风貌。举办道德小讲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挖掘和宣传善行义举、好人好事,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着力打造“微道德讲堂”。建设乡贤馆。成立乡贤理事会,建立乡贤馆,以此展示乡贤事迹,激励后人积极奋进,汇聚发展合力。

送上一张“码上服务图”,构建智能高效治理体系

数字技术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有力支撑。为提高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镇党委通过搭建“数字门牌”智慧平台,绘制了一张智能高效的“码上服务图”。通过“一户一码”实现社会治理、环境整治、数字政务等服务到村、到户、到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群众诉求“码上办”。由政府搭建“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为每家每户贴上“数字门牌”,门牌印有农户的专属二维码,群众直接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浏览村(社区)简介、镇村(社区)两级领导干部信息及联系方式、服务指南、办事流程等村级事务和公开信息,也可以网上提交诉求和建议,随时都能扫“码”说“事”。权力运行“码上查”。对外通过微信小程序后台开设“权责清单”“廉政宣传”“监督投诉”“曝光台”等版块,群众通过扫码可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全方位监督。对内设置网络后台向被监督单位开设端口,包含“公开事项”“投诉处理”“数据统计”“定期提醒”“实时预警”等功能,方便被监督单位及时处理群众诉求、查看工作进度,发挥数字监督的最大功效。治理效能“码上提”。开展智能化办公,乡村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件审批、问题交办、信息交流、基层走访、日常考勤等工作,实现走访与日常办公两不误。党员干部在走访中,把收集到的群众意见、走访照片及时上传至系统后台,并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走访情况进行统计、排名、公布,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同时,通过数据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比对和分析,促进工作联动,数据共享,效率提升。

“五图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四个可喜变化。变上访为下访,从“怨气”多到“正气”多。“党员赶集”活动夯实了屋场组织,增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基础,全镇600多名党员成为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党员“摆摊服务”梳理出群众和企业“六大类”服务需求,镇村两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其中,需要就地打工的有124户、医疗救助的有181户、助学贷款的有25户、小额贷款的有14户、房屋改造的有3户、技能培训的有46户,企业需求的有168项。变单打为混打,从“对手”多到“帮手”多。“综治银行”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从“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涌现出了一批“金牌调解员”“专家调解员”和“草根调解员”。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食品安全城市”“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中,利福塔作为全县的主考点,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等测评得分不断提高。变治标为治本,从“看法”多到“办法”多。“美丽屋场”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和支持,全镇共有23个屋场进行了主动申报,村民参与的热情高涨,并提出了133条生态环境建议,其中“一份花园、一份果园、一份菜园、一个书苑”的“四个一”最美庭院建议在全县进行推广。变他律为自律,从“被动”多到“主动”多。通过“三堂一馆”平台,评选出爱乡睦邻、勤劳致富、尊老爱幼等120多名新乡贤,建立乡贤会12个,组建纠纷调解“和事团”、乡风文明“督导团”等群众组织28个,较好地发挥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的“桥梁”作用、乡村发展的“智库”作用和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村内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家风民风明显转变,社会治理形势持续向好。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金华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6/50/123249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