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动!张家界八旬退役老兵照料病妻26年

朱允铣悉心照顾妻子1.jpg

朱允铣精心照料妻子田从玉。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慈利报道

初秋时节,微风中透着丝丝凉意,一大早,张家界市慈利县金慈街道柳林铺村村民朱允铣便忙碌起来。烧水、洗衣、做饭,帮妻子田从玉穿衣、洗脸……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已过“杖朝之年”,依旧坚持做好每天的“必修课”。

这位现年86岁的退役军人,26年来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用细心和耐心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誓言。

1957年9月2日,朱允铣与田从玉组建了温暖的家庭。1959年2月,朱允铣光荣入伍,服役23年后,于1983年1月退役在慈利县木材公司工作。此时,朱允铣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和妻子精心养育着一个孩子,一家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世事难料,1997年10月17日,田从玉在家中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摔下了楼,颈椎断裂,造成永久性高位截瘫,从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朱允铣内心万分悲痛,但从没想过要逃避。“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各种压力一下子全部压下来,可我不能倒,家里只能靠我了,如果我再不撑起这个家,这个家可能就会完了”。回忆当时的情形,朱允铣说的风轻云淡,但当时所经历的艰难苦楚,都刻进他那那深深的皱纹里。

为了爱的承诺、为了担负起作为丈夫的责任,朱允铣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给妻子治病。随后,他开始四处筹钱,带着妻子奔走于长沙、娄底等地求医问药。可尽管如此,妻子的病却并未好转。“那两年治病花了6万多元,在九十年代可以修一栋屋,钱花光了,可以再挣,老婆是一辈子的,只要她活着,就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她一切都是值得的……”朱允铣一直说他不后悔,只要妻子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25年来,朱允铣始终怀着心疼与爱怜精心陪护着妻子,任劳任怨操持着家务,曾经连饭都不会煮的他当起了妻子的“全职保姆”——每天先清扫房间内外卫生,然后回来烧热水给妻子洗涮,做好早餐给妻子喂饭,之后便给妻子梳头,整理衣物、收拾房间。为了不给孩子增添负担,除了务农,妻子的一日三餐、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都是自己动手把手地做。他知道妻子爱清洁,便准备多条床单、毛巾,总把妻子弄得干干净净;为了让妻子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一有空就推着妻子晒太阳;怕妻子生褥疮,他每天给妻子按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在外务农,突然接到妻子电话说要上厕所,他便要一路飞奔赶回家,照顾妻子就是他生活中的最重要一部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允铣常年不懈的悉心照料下,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妻子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动手吃饭了。虽然自己的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缠身,可朱允铣还是乐观地憧憬往后的日子。为照顾好妻子,他学会了膳食搭配,掌握了用药技巧,还会理疗按摩,只为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妻子的生活质量,让她少遭点罪。

“自从那次事故后,这么多年来,她就因为结石住了一次院。” 说完这席话,这位朴实慈爱的老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25年来,朱允铣就围绕着妻子的生活起居转,很少出过远门,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在韶山参加村党总支举行的红色教育活动。

“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但真正做到像他这样患难与共的,真不容易。”乡亲邻里提起朱允铣,都会竖起大拇指:“很感动,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好军人、好丈夫。”

从青春执手到白发满头,面对重重磨难,朱允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的真善美,用责任和担当为病榻上的妻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我今年86岁,老伴儿83岁了。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朱允铣质朴地说道,“作夫妻就是有再大的难也要一起扛,只要有我在一天,就要照顾好她一天,让她多享一天的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3/74/1310550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