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在张家界广袤热土上,广大驻村工作队执党建引领巨笔,驻身更驻“心”,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奏响了一首乡村振兴奋进曲。
张家界市驻村办联合红网张家界站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乡村振兴奋进曲》,看驻村工作队的振兴“绝招”,听他们讲述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生动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伍文 李森林 报道
从省融资担保集团到张家界市永定区合作桥乡王家湾村,320公里的路途跨越,因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一场大雨过后,在王家湾村高标准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满目青翠、云雾缭绕,产自这里的“藤如意”是张家界莓茶中的精品。
近些年,张家界把莓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导产业。2021年5月进驻后,省融资担保集团驻王家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顺势而为,决定打造绿色生态高品质莓茶产业。从谋定发展方向,到基地建设、种植生产,再到品牌树立、茶旅研学的莓茶全产业链打造,凝结了工作队全体队员的心血和汗水。
“思想统一了,事情就好办了。驻村帮扶首先要调民情、学先进、提能力、统思想。”产业发展之初,工作队便深知要先把全村思想工作做通。于是,工作队注重发挥村党总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屋场会、种养殖大户座谈会、乡贤恳谈会达20余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近100余条;邀请省、市、区各级部门领导和专家,以及龙头企业来村指导;带领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外出调研学习,不断开阔眼界……最终全村达成一致目标——结合王家湾村闲置山地较多,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的实际,发展绿色生态高品质莓茶产业。从此,村民从莓茶产业发展的“旁观者”成了“参与者”、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抢着干”。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制定了“合作社+村民+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形成以村集体引领统筹、村民种植采摘、企业加工销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了最大化保证村民收益,工作队还与企业多次沟通谈判,莓茶企业按照“保底就高”原则包收村民种植的莓茶鲜叶,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产业发展方向已瞄准,经营模式已确定,下一步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莓茶产业质与量的双提升?为此,工作队绞尽脑汁想办法和“借力”,制定了王家湾村原生态绿色高品质莓茶种植技术规程,统一了村里种植高品质莓茶的标准。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莓茶,还制定了奖补方案,对按照技术规程种植莓茶的村民给予1000元/亩奖补。同时,充分发挥省融资担保集团作为全省融资担保行业的龙头作用,积极引入和大力宣传“莓茶贷”担保产品,种植莓茶的村民可申请2500元/亩贴息贷款。
“只要你用心对待群众,群众就会用心对待你。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颜锐说。
村里的莓茶种植大户余球海对工作队的用情用心帮扶感触很深。“为了帮我解决莓茶种植启动资金困难问题,颜书记前前后后带着我跑担保公司、银行,不仅成功申请到了30万贷款,还争取了最优惠的贴息贷款政策支持,多亏了颜书记我才得以流转近200亩土地种植莓茶!”余球海深有感触地说道。眼下正值莓茶采摘季,余球海这段时间十分忙碌,他开心地算了一笔经济账,种植了这么多莓茶,一年可以挣二、三十万元呢!
就这样,通过村集体引领、大户带头,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家湾村莓茶种植面积超过800亩,较年初翻了5倍,全村莓茶鲜叶年产值预计超过350万元,还解决了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需求。此外,两个高标准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和占地7.2亩的高标准莓茶加工厂也已建成,不仅村集体收入翻番,也能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富起来。
莓茶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工作队却没有停止思考。如何做好“融合”的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从单一种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工作队在文、农、旅产业融合中找到了答案。
“目前,工作队因地制宜制定了以莓茶、大米等种植为一产,莓茶加工销售、建材物流中转为二产,茶旅、研学和康养为三产;划分莓茶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农旅研学区和水库康养区的‘三产四区’产业规划。”对村里产业未来发展,工作队信心满满。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王家湾村打造以“莓茶”为主题的山边组美丽屋场,通组道路由原来的石子路提质升级为柏油马路,将法治长廊建在茶园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清澈见底的河道、干净整洁的宅前屋后、色彩明亮的墙绘……处处“旧貌”换“新颜”,“面子美、里子淳”正成为王家湾新的村庄介绍语。
他乡即吾乡,用心用情“驻”进百姓心。在王家湾村的广袤山水间,省融资担保集团驻王家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将继续奋斗,努力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伍文 李森林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