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11日讯(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丽琼 廖芯仪)三根木棒,支撑起五六斤重的杖头木偶,演员指尖轻捻,轻盈的水袖收放自如,生动呈现出木偶所演绎角色的喜怒哀乐。8月10日,在大庸古城内,77岁的杖头木偶戏传承人赵子祝亲身示范,为参加首届张家界土家民俗文化节的演职人员讲解要领,调整表演时的动作细节。
杖头木偶戏是湘鄂西土家族巫傩文化的延续与嬗变,主要流传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以及鄂西的来凤、鹤峰一带,地方俗称“托戏”,是永定区桥头乡至今保留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15年、2016年先后入选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杖头木偶是靠中间主木杆定位支撑木偶人头像,由两侧悬杆扭动木偶人进行表演,通过木偶艺人双手灵活地操纵,使木偶人呈现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态。”赵子祝告诉记者,木偶艺人演技全面,一专多能,能担当不同行当的角色,生旦净丑样样会,同时手眼身法娴熟,表演时举手投足,形神兼备,赋予木偶以精气神来表现剧中人物。
杖头木偶戏可演出传统历史剧目 150余本( 其中连台戏 30本),其唱腔为汉调,分南、北二路,倒板、原板、一流、二流、三眼、南反、北反、四平、一字、肖眼等板式。由小筒(胡琴) 为主,汉二胡、月琴为辅伴奏。曲牌有红衲袄、四朝元、北调、香罗带、山坡羊、清水令等。杖头木偶戏唱腔优美动听,鼓乐曲牌演奏精湛,语言诙谐风趣,演技形神兼备,深受观众喜爱。
“希望通过此次展演让观众更加了解和认知杖头木偶戏,让观众欣赏到杖头木偶戏的艺术精华。”赵子祝表示。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谢丽琼 廖芯仪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