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为数字乡村提供更多“科技与狠活”

□张天放

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在家“种田”;一台电脑,就能汇聚田间地头各种信息,成为“甩手掌柜”;一项技术应用,就能让农产品增产又提质……如今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被称为“新农人”的新型农民,除了是农业的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他们可能是在都市里打拼多年、返乡创业的科技型青年农民工,还可能是身怀“绝技狠活”的农民子弟。

但无论怎样分类,他们都是在运用新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把农业作为职业,掌握各种“科技与狠活”,推动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迈进的弄潮儿、领头羊。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是重点,人才是关键。向农村输送更多知识技能型的“新农人”,提供更多“科技”支撑与“狠活”支持,才能满足新时代农业生产力的需求,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核心人才”。为此,各级党组织应履行好为农担当、践行初心的使命,通过“有形的手”强势引导,并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当地具备“科技与狠活”的高素质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如品牌建设、农技人员能力提高、高素质领军人才培育、技术骨干选拔等特色课程,全面提升新农人的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引领一方致富的带头人、管理者,为当地迈向全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做好科技赋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当下乡村,很多“新农人”跳出“舒适圈”,躬身入局新农村。为了保护好他们深厚的“三农”情怀,我们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农机装备、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等问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树立改革创新精神,更新观念,积极接纳新情况、新事物,正确把握和理解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各种新技术和与农业结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助力推动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现代化转型,让高科技、物联网成为“新农具”,推动“新农人”甩开膀子加油干。

经历过市场洗礼、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拥有连接城乡,连接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狠活”,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因此各级党组织应在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为“新农人”出谋划策,做好产业服务,建立互信,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内生动力,保障他们在农业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强。身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变革时期,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扎根农村、深耕农村,大力培养出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更多“科技与狠活”,让“新农人”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天放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1/75/1291399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