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地尽其利用好“新资源” 提质增效助推“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720115219_副本_副本.jpg

图片1_副本_副本.png

图片3_副本_副本.png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澳 朱承根 慈利报道

“我们合作社一起种植的那个黄桃熟了,今年估计又是个大收成。”“我们村种植的烤烟也不赖,今年分红搞个五六万不是问题。”……大樟树下,来自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的几位村民在相互分享今年各自参与的村集体经济收益情况。

甘堰土家族乡立足发展实际,用好、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在乡党委的高位决策和部署下,使得村集体经济一路提质增效,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去年以来,全乡2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0万元,村均27.33万元,形成“内力引领+实力支撑+效力保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了带有甘堰特色发展的新道路。

抓住“选、育、带”新突破,“精细化”激活人才资源。为有效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党委首先在“选人”上抓住村干部换届契机,坚持把真正能为村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创业青年、致富能手、乡贤人才等吸纳到村干部队伍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1名青年人才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育人”上,乡党委结合各人才专业、特长等实际,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开展田间课堂、户外调研、现场座谈、网络授课、能人宣讲等方式培训达1600余人次;在“带人”上,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参与、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乡党委、农综、财政所、自然资源所、振兴办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多方合力、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的局面,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提速转型。

图片4_副本_副本.png

搭建“线、区、片”新平台,“模式化”盘活种植资源。为充分发挥各村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带动式发展,乡党委探索搭建出“一线、两区、三片”的发展好平台,即以传统农业、特色产业为主线,形成农业改革试点区和高标准农业示范区,进而组建有以高效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川石溪组团、以循环生态为主体的古洞溪组团、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宜冲桥溪组团等三个“片”。乡党委和各村结合实际在搭建“线、区、片”的基础上,实行“联合社+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档优质稻 13424 亩、玉米套黄豆 8259 亩、稻油水旱轮作 8372亩、烤烟 1040亩、双季稻2830亩、优质水果1020亩、白及和玉竹300亩、香莲200亩、辣椒200亩、综合型农贸市场5个,依托“硒有慈利”公用品牌,积极开展优质稻等农业产品注册认定工作,注册“上马墩生态米”“川石溪鱼稻米”等农产品品牌。

筑牢“党、社、户”新机制,“制度化”弄活服务资源。论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常态化、长远化发展前景,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模式发展是关键因素,乡党委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创收奖励”三级报酬待遇体系,激发村干部动力,通过惠民工程让农民参与进来搞建设,由各村党支部牵头搞好组织建设,联合合作社搞好制度管理,集合农户形成模式化发展,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流转16780余亩土地、制定财务项目管理办法,来加强引导、完善建设、保障效益,以此达到“制度化”弄活服务资源目标。

下一步,甘堰土家族乡将继续探索、完善、稳固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地尽其利用好现有资源,团结多方力量共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力,提质增效助推“新发展”,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澳 朱承根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41/64/1288251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