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漩水村图景。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通讯员 颜秋明 联合报道
初冬时节,沿着蜿蜒的公路穿行于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青山之间,绿水之畔,处处皆景,心旷神怡。在三家馆乡漩水村,客栈临水而建、独具特色,生态莓茶园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喜获丰收的村民在这片绿色田野忙碌着,幸福写在笑脸上。
还是那片莓茶,如今却不再低产,变身致富“金叶子”;还是那栋房子,却换了新颜,变成简约而不简单的客栈;还是那些村民,却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门口就业成了“上班族”……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漩水村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村庄新面貌,种下乡村振兴新希望。
得益于“承包经营”,村民们走上莓茶产业致富路。
一种模式带来产业之变: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莓茶成“致富”良方
劳作间隙,望着自己眼前的这片土地,漩水村村民罗友脸上挂满笑容,心中满是喜悦。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些莓茶会迎来新的变化,更没想到我们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产业园’……” 罗友感慨道。他的身边,一亩亩莓茶幽静翠绿、美丽壮观。
趁着冬日暖阳,漩水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开展茶园管护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莓茶树枝修建、锄草、肥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如今,从种植到采摘、加工、销售,漩水村莓茶全产业链已经形成,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名片。
从2018年开始,漩水村就种植莓茶,但由于过去大家都是吃“大锅饭”,村里请工支付劳务费,村民是站着也能挣,坐着也能挣,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莓茶基地管护不及时、产业效益低。
去年初,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漩水村积极调整产业管理模式,将现有的200多亩莓茶地实行“承包经营”,实施“比学赶超”制度,对管理不当、收益较低的承包户,村合作社有权收回承包地,有效激发了村民管护莓茶基地的积极性,扭转了村民“要我管”为“我要管”的观念,增强了村民“主人翁”意识。
“承包经营”模式是把莓茶基地承包给村民管理,包括锄草、施肥、修剪、采摘等,到茶叶采摘季,村合作社以市场价收购村民采摘的茶青,然后统一加工成品茶销售。”
今年,虽然因遭受特大干旱,造成8月至9月没有莓茶新茶采摘,但仅4月份,全村莓茶产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产量,成品莓茶仍达5000斤。对于漩水村而言,这组数据,让村民们看到了产业振兴的希望。
“莓茶管护得好,产量就高,收益就多。”承包的30亩莓茶在今年产生8万余元的收益,这让村民李宗绪尝到了甜头,他计划将承包规模再扩大一些。
漩水村推行莓茶基地“承包经营”一年以来,目前已有10多个村民与村合作社签订“承包经营”的合同,并划分了茶地。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的15万元,发展壮大到2022年的89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持续增收。
以前的阳光安置房“变身”客栈。
一个想法带来农房之变:
闲置民房“变身”客栈,“沉睡资源”醒过来
顺着6米宽路面的整洁水泥村道骑行至漩水湖,旁边一栋蓝瓦白墙的两层联排客栈映入眼帘,院内小草茵茵,周边绿水悠悠、山色葱郁,让人感受到诗和远方就在眼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栋客栈以前是漩水村的阳光安置房。
“之前村里有住房需求且满足相关政策条件的农户更倾向于危房改造,建好后的阳光安置房因无人居住便一直闲置。”房子空着,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容易坏。
如何解决房屋“闲置”问题的同时,又能增加村民的收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驻漩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颜秋明表示,经过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多方、多次调研和讨论,决定将闲置的村阳光安置房改造为客栈,然后和新建的村农产品展示中心暨游客接待中心一并租赁经营,一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来为漩水村的红色教育、休闲旅游搭建平台、窗口,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客栈有客房8间,用餐包间3个,农产品展示中心1间。”漩水村支部书记梁军平介绍说,村内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来到这里,可以在乡村小道漫步前行,也可骑行单车环湖游。还可以坐在湖边钓鱼,深入百亩莓茶园采摘……令人乐趣无穷,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自从村里发展了客栈项目,过来玩的人也不少。客人走的时候都会捎点我们的莓茶、土鸡等特产回去,我们村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对我们村民有很大的帮助。“今年10月份客栈正式营业后,拉动了当地餐饮、农产品等经济收入,深受其益的村民汪廷兵高兴地直乐呵。
在漩水村打造物业经济的过程中,闲置“阳光房”变身“精品客栈”,不仅唤醒了闲置的“沉睡资源”,也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眼下,随着经济结构由单一的莓茶提升为莓茶、物业及其他,初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漩水村,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如今的进村主干道平整宽阔。
一串项目带来环境之变:
从杂乱无序到“颜值”倍增,村庄处处皆风景
曾经,漩水村的村民吃水要看老天眼色,安全饮水成难题;曾经,漩水村的道路又窄又弯,且年久失修,村民出行和运输皆受阻……随着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一时间,漩水村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告别“吃水难”,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
“驻村后,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多渠道了解到,饮水安全、水利灌溉问题是全村意见最集中、涉及面广的村民“急难愁盼”事项。” 颜秋明告诉记者,去年10月,工作队与村支两委联合筹资85万元,按要求、程序启动饮水项目建设,12月底竣工通水,彻底解决了漩水村坐落在漩水湖边无水喝、靠天吃水的民生问题。
今年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漩水村遭遇特大干旱。该饮水项目发挥抗旱“定海神针”的作用,确保了全村1308人及牲畜的饮用水安全。村民杨竹非常满意:“现在用水特别方便,水质也不错,清凌凌的非常干净,水啥时用啥时有”。
他们出行更方便,通村道路焕然一新。
新铺设的2.87公里进村主干道平整宽阔,新安装的60盏路灯整齐明亮,新硬化、美化的2.3公里环湖公路干净靓丽,村民们赞不绝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的路经过提质升级改造后,我们去哪里都方便,晚上还可以出门散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村民汪明建说道。
环境变美了,村民们的思想也变了。如今,村民自觉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中,花时间美化自家庭院,争当“美丽庭院“示范户。主动配合旱厕改造,积极参与“文明家庭”“致富能手”“尊老爱幼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漩水村由内而外焕发出美丽与生机。
“变化是清晰可见的。以前,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现在,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这让村里发展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梁军平说。
变化在每个村民身上。走进农户家,庭院中干净明亮,大门外整洁有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漩水村的村民们,步子迈得越来越稳。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颜秋明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