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我喜欢一个人在田埂上走,一个人在地头上望。那些水田,我看着翻耕,看着插秧,看着稻谷金黄,看着收获后的稻草一垛又一垛地站在田埂上守望,看着成群的鸭子下田,把最后一粒稻谷啄起,吞进肚里,然后“嘎嘎”的叫得山响。那些旱地,我听见犁铧的铁尖像一支笔在纸上书写,那些跳跃而出的褐色字体,在耕牛和农人之间涌现。麦苗、包谷苗、油菜苗都从绿油油长到黄灿灿,生命的每一个轮回都是奉献给了另一个生命的成长。
看到绿满山头,水溢沟渠,耕地上长满庄稼,我的心就充满了平静,就让我想起了这几年张家界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开展“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上所付出的努力。为了把保护耕地这一国策落实到实处,工作人员实地调研,田边办公。农耕时节,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耕地利用、抛荒撂荒、耕地流转、农田水利设施、河岸环境保护等情况,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制止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为了让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播放着浅显易懂而又含义深刻的小品、快板等文艺作品,利用横幅标语、流动车大喇叭呼吁民众珍惜土地资源,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存理念。
我是农民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农村,对耕地有着太深的情感和依恋,对粮食有着太深的依赖和渴望,对生存有着太多的追求和期盼。小的时候,吃饱饭就成了我最后的尊严。虽然每一个农民都在田地里付出了最辛劳的一生,即便汗水流干,腰被累弯,手上的老茧一层堆在另一层的上面,但是,祖宗留下来的耕地又特别有限,再加上传统落后的耕种方式又无法让粮食的产量提高,吃饭依然情况严峻,生存面临着威胁。我一直记得,为了吃饱饭,老家的所有能够种庄稼的土地几乎都被开挖过,森林一让再让,地皮被一寸寸割开,露出黄色的土,像牛皮癣在山脊上蔓延。
过度开垦是要付出代价的,水土大量流失,洪水冲走了原本很好的良田,泥沙覆盖了土地,坡地岩石裸露,山体瘦骨嶙峋,大自然对人类灾难性的报复时有发生。我清楚地记得,我家门前临河的那一望眼良田,多少次被洪水蚕食,河道在变宽,耕地在变窄,一年又一年。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诞生,粮食产量的提高有了亘古未有的飞跃,人民一下子解决了吃饭问题,从城市到乡村开始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国家对人民的居住、休闲、娱乐和自然保护加大了力度。作为拥有举世瞩目自然风景的张家界市,成了湖南省的旅游龙头和对外开放窗口,城镇化和工业化正在高速发展,城乡统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让张家界市的耕地保护和各种建设用地的供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乡间田野的深处走出来,再沿着高等级的公路驱车走出去,所过的乡村集镇,所过的小城大市,目之所及的都是林立的楼房,宽阔的广场。白天车水马龙的繁华,夜晚霓虹灯如天宫的灿烂,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那种幸福溢满胸腔的感觉,那种为在有生之年见证祖国强大的满足,就会溢于言表。在欣喜之余,我还是能够隐隐地感到有一丝不安从心底最深处向着良心边蠕动,分明能感觉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和发展建设的矛盾像海上生成的台风,越来越烈。
山岭重丘的张家界市,林地面积就占了67.07%,耕地面积只占12.58%。四十多年前,我从老家坐车去常德,一路上所看见的都是良田,都是能够耕种的旱地。那些比稚童画出的棋盘更加扭曲的造型,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我们最无价的财富。再看那些农舍,静静地坐落着,没有一地是可以耕种之地。农民对耕地的爱绝对是无私的,绝对是伟大的,绝对是深沉的。时过境迁,如今那些能够长出金黄的稻谷,珍珠般的玉米的田地里长出了高耸的楼房和美丽的休闲公园。蚕食耕地的不再是洪水,而是被这些耕地喂养过的人们自己。一大片一大片的记忆不见了,那些麦浪,那些金黄都慢慢地从我的眼底抽走,像被一种白慢慢地,慢慢地渲染。
“此生若有躬耕地,白首甘心老负樵。”这是古人对耕地的敬仰。身居庙堂之高,依旧都要土地喂养,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懂得对耕地的感恩和艳羡,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而现在的我们,任然要居安思危。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占用耕地情有可原,那是对土地最合理的价值尊重,国家现代化建设又可以反哺于农,让农业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是,在城市,不合理的使用土地现象比比皆是,浪费、闲置、炒作土地的情况依旧严重,为了一己之利,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玷污着土地的神圣。在农村,那些世代为农的村民,为了方便生存,自觉地把交通不便的家从深山搬出,建筑在方便的公路旁。这原本是好事,这原本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自觉追求。但是,有的人却忽略了一点,他们把房舍建在了耕地之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养活了他们几代人的农田变成了屋基,变成了天塔和小院,花草果树充满了空间,多么幸福的生存环境啊。可是耕地没有了,再也没有了躬耕,再也没有了金黄,他们一家所吃的一日三餐,都得靠买。是啊,超市里的白米多的是,怎么也买不完,但是,假设每一个人都把农田占用,那么国家的基本农田肩上的负荷该有多重。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国家粮食还需大量进口,才能满足人们日益的生活需求。为此,保护耕地早已刻不容返。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了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严格地执行着中国《土地管理法》,常用耕地未经批准,任何人和单位都不得占用。同时,为了保证人均耕地,对非法占用耕地的建筑进行拆除,恢复到耕种的原貌;对花卉、林木、鱼塘等占用耕地的予以还粮;保证一户一宅基地,多余的全部还耕。在保证了原本可耕的田土能耕种上粮食之外,还采取了造田补占,也就是说,为了建设必须占用耕地,那么,占了多少亩,就得在适合再造耕地而又没有造的地方造出相应的耕地面积来。
张家界人是坦诚的,是大度的,在国家政策面前都表现出来了支持和理解,致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推进。非法占用耕地的建筑得到清除,杜绝了新增占用的现象,花卉林木占地已经恢复了耕种,闲置农田得到了整合利用,再造耕地面积早已达标,并已耕种,有了粮食收获。特别是在推行“田长制”试点、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机制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张家界市通过探索“田长制+全域旅游”“田长制+乡村振兴”“田长制+基层党建”,创新“田长制+乡村旅游”“田长制+民俗旅游”,形成了张家界耕地保护特色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书悬牛角朝耕地,饭饲鱼苗晚灌洼。”这是多么深美的生存意境啊。在古人的心里,读书、躬耕,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既吸收了精神粮食,又收获了物质粮食,那种拥有耕地的快感和自豪情不自禁,多么的纯净,同时,又表现出了他们对粮食的理解。粮食不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种意境,正是现代文明所必须的。无论你是身居闹市还是乡野,无论你是从商还是从政,还是务农,我们都是粮食的消费者,都是被耕地养育的子民。我们谁也离不开粮食,我们只有怀着敬畏土地的心,并加以珍惜、保护,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无忧,生存有序。
“田长制”落地见效,底线目标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这就是张家界市在保护耕地工作上给老百姓的承诺,真正做到田有人管,地有人种的承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种适居、适游的崭新生活环境就会让张家界的旅游更增亮点。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诗凤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