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稻香回归的脚步——区县耕地保护在行动

图片3.png

红网时刻通讯员 全迎春 报道

1988年,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旅游,让张家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从事三产的人数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输出,越来越多的村民告别耕地,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劳力弱化,一些农田改变了属性,一些耕地也随之成了无人照看的“弃儿”。耕地种植的减少或抛荒,少粮或无粮问题在增多。

有人,就得有食,每天都要食。新冠肺炎疫情前,张家界每天要接待上万人游客,平均每人每天若食0.4斤(小量计算)粮,张家界每天至少为游客要提供4000斤粮食,一年就是146万斤。以往这么多粮食出处来自各方,若全部都产自张家界本土,这就是一笔不小的产出和收售数目。若按2元/斤,一年就是近300万元收入,还没算上本地不断增长的常住人口(2022年初为150多万)的需求。33年来,仅前来张家界的游客所食掉的近5000万斤的粮,富了哪里的田地,又鼓了哪方的腰包。

田地不产粮,有悖“民以食为天”的民生法则,长此以往,民生的根基将会动摇或坍塌。

“地实则粮丰,粮足则天下稳”。

近年来,张家界围绕“耕地保护”国策,推出特色保护模式。印发《张家界市严格耕地保护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张家界对耕地保护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及目标的诠释尽显其中。

截至2022年7月底,张家界完成耕地净减少整改补足6163亩,完成比例132.78%。截至2022年9月2日,全市实际恢复耕地为1.9万亩,恢复耕地完成比例 108.79%。这两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透过简单的数据,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

党员冲锋在前

武陵源区协和乡龙尾巴村村部广场上,金黄色的玉米在安逸地晒着太阳。广场旁是稻茬举着手,稻草成捆成垛的游戏,稻谷低头与土地聊天,水车在中央独自欣赏着田园风光。

广场旁的田埂上,一块木制牌子立在田头:党建+耕地保护。责任党员:邓爱锦。微田长:邓爱锦,“梓木山庄”民宿主。2013年返乡创业,租赁闲置村办工厂创办了“梓木山庄”。“梓木山庄”建筑融入当地土家族吊脚楼风格,配套设施建有生态菜园、果园等绿色农产品基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2021年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四星休闲农庄”。目前联系邓家组耕地共计53亩。

田野上,像这样的党建+耕地保护的牌子能遇见许多。

在田地间的歇息台上,还有有关土地神、土地戏、皇天后土等有关“土地”的传统文化类介绍牌和歌颂土地的诗歌牌。其中,土地戏中有句唱文:一日田边看三遍,三日田边走九巡。

这两句文字里,感觉有鼓点在敲打人心。

自古就要三遍九巡地守护土地,如照看老人和孩子般。

这蕴含着龙尾巴村的愿景。有着经营旅游和农作经验的龙尾巴村,正朝着美好的愿景迈步。

村两委大力倡导民宿旅游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周边原来抛荒的田地,进行流转,根据市场和游客需求种植生态农作物,打造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这里,耕地既是旅游产品,又是良田,土地的增值与溢价,让美丽田园变靓丽风景,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在这里,耕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得到了深度融合,农业与旅游联袂,成就了张家界耕地保护的一大特色。

在龙尾巴村,一位党员,既是民宿主,也是耕地保护人。党员们的党建活动日的活动地点就是田间地头。

在张家界,把基层党支部建在田坎上,每一位党员是田坎上的耕地保护“宣传员”“监督员”“调解员”“规划员”,在开展义务巡田、认领抛荒田、成立助耕队、帮扶种田插秧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做好领头羊。

巾帼不让须眉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在耕地保护战役中,张家界的女人却成为了中间力量,巾帼不让须眉。

“桑植县瑞塔铺镇东旺坪村田长制公示牌”前,村级田长,村支部书记、主任陈曳媛,望着大片稻子还在田间向土地躬身告别的模样,是满脸的喜悦,正如她说的,是一种用钱也无法衡量的成就感。作为村里的媳妇,看起来不过30出头,自己曾开服装店当老板,自己一家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听到村里有好政策,种田可以搞合作。心里粗略地测算了成本和利润,决定回村,与几个同想法的人,每人出1万元资金,组成股份经济合作社。她把“生意经”用在了合作社上,让合作社成为一只能孵出多只“鸡仔”的“母鸡”。201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陈曳媛带领全村开始探索“合作社+基地+现代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产业模式。用大型农机设备代替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既控制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吸引周边村组上门邀约承包“生产服务”。现在1亩稻田的人工只需6个人工就可以完成,成本仅1000元。比如,仅承包邻村稻田种植一项,就为村里创收10万元。现在,东旺坪村已经形成:田地产粮,工厂产糠、油。仅菜油出售就可收入28万元。

作为村支书、主任的陈曳媛,曾经只需为一家人操心,现在要为一村551户1784名村民操心;曾经年收入少说也有上十万元,现在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后悔过吗?她说只有幸福感。东旺坪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现在村民嘴里有吃、袋子有钱、脸上有笑,邻村上门取经约服务,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吃自己村里种的粮食,特别有幸福感。

查阅资料才知道,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曾是“一个山头爬半天,一栋房子修几年”没电、没水、没路通的穷村。

在合群村公路旁,站在眼前的便是钟白玉,五十出头,是此次采风活动中见到的又一位女村干部。说话做事都有着军人的严谨和干练。2007年任村支书至今。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围绕“田地”大做文章,让村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2016年至2020年,在钟白玉带领下,合群村整修8500米七眼泉流经的河坝,灌溉两岸上千亩农田;修建10个蓄水池,装置田地喷灌设备灌溉2000亩山地;修通10公里通组公路,20公里产业道,20多公里的饮水工程;添置整田平整机、施肥机、机耕船等各类农机设备24台;推行绿色种植。将村民的抛荒地、闲散地承包田,统一流转,种植优质水稻。请来湖南省农科院专家做技术指导,村里统一良种,党小组负责田间技术落实,由80亩优质水稻实验种植扩种至1003亩,其稻米已销往广东、云南及省内的长沙、常德、株洲等地,产生的利润由8万元增至上百万元;为增加优质稻的经济效益,组织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修建占地870平米的合群村扶贫厂房,进行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山坡建立黄桃和丑柑基地、山峪建黑山羊、土鸡等生态养殖基地。土地的属性,得到了最好的利用。

有耕耘就有收获。合群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入选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湖南省整省推进示范的益农信息社,成为桑植诚信专业合作社、桑植诚信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时,带动了兴旺、银星、芙蓉桥等周边村流转田地发展优质水稻的种植。

268户1254人的合群村,在钟白玉的带领下,耕地得到了万般地珍视,耕地就予以了丰厚的回报。2013年,合群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2020年增至1.5万元。2013年,合群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元。2020年直升为150万元。2021年,受疫情影响,村集体经济也有上百万元收入。

进行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比如,在村里移栽果树上山复耕农田的问题上,涉及3个村组农户上万棵占用农田的果树,村民对此异议很深,复耕工作受阻。钟白玉带领村两委从村民顾虑的根本入手,提出被移栽的果树损失、移栽果树的人工费都由村里负责。100亩果树按期移栽,恢复耕种。

离开合群村时,回望合群村扶贫工厂蓝色墙面上的九个黄色大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人感触良多。

这就是像钟白玉一样的村干部,一直能坚守田间地头的强大依靠和支撑。

“合作社”强大吸引

耕地保护中,党员作为领头羊,身后的村民是否紧跟着前行的步伐,这就要看领头羊手中扬起的鞭子和走向有没有吸引力。

此次到访的所有村,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建立了村级“合作社”这一集体经济机制。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遵循自愿入股,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土地入股。采取村社合一的形式,对村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实施生产经营管理,统一对“耕地保护”进行逐一落实和监管。

通过几年的实践,村集体经济机制的运行,既富了村民,又富了村集体。村民尝到了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村社的号召力、凝聚力得到增强。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对整村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持续和有利地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耕地中最具体的整田、栽种、收割、销售各个细小环节的监管。

通过核算和实践,村民们知道,入股合作社比单干生产成本低至2倍多,而且收入利润又高出2倍多,一位姓钟的村民这样比方:就像一家10口人一起开锅火吃饭,比分3个地方单开的,生活费就要便宜很多。用永定区天门山镇土木溪村“云上梯田”的一位老人的话说:村合作社的“点子”也多,村里种植的300亩农垦58稻谷,早就被长沙市民以每斤50元的价格订购了。在永定区新桥镇申家坪村遇见一位劳作的妇女,一脸的获得感。现在,只有她和孙子在家。村里成立的“水稻种植合作社”请她来晒谷,每天还付她100元工资。现在家里没劳动力,一样有粮吃,吃起来还格外香甜,因为是自己看着从田里长出的粮食。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在耕地保护中又再次成了村民的“香馍馍”。一块被合作社流转的耕地至少有三分收入。入社后,不仅有粮食分红,钱款分红,还有为合作社做工的工钱。

比如合群村,2021年2月,268户村民领到了2020年村集体经济200多万元的分红款。2018年由村集体组织投入种植的1200亩黄桃和300亩丑柑,于2021年收益,收入350万元,带动村里近200户脱贫。

比如东旺坪村,2019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元直跃到41万元。至今,村民入社率为100%。

比如龙尾巴村,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21年增至80万元。

村级合作社,有着吸铁石的效应,成为推行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石。

“田长制+”模式监管

9月初的张家界,刚露秋意,而乡村,已是秋“色”浓浓。无论是慈利县象市镇虎头村、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武陵源区黄龙洞生态广场、桑植县东旺坪村和合群村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是永定区申家坪村的“巴掌”田、土木溪村的山坡梯田,都是莫奈和梵高笔下的金黄色。无论是晾晒在申家坪村部广场和村道的谷子,还是已被东旺村村民装袋堆成山的谷子,都是一样的“显摆”。

“几十年没看到过丰收的样子了。”申家坪村一位正在晒谷的村民感叹。今年的天气又帮忙,稻谷长得好呢。

要稻谷长得好,还需要好的田间管理方法,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与土地相依为命的村民心里最明白。

在慈利县通津浦镇长峪铺村前往“南方大寨”的路口,看到一块网格化田长制公示牌。上面有田块名称(第四网格河井片)、一级田长(镇党委书记、镇长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二级田长(村党支书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三级田长(村民的名字和手机号码),田块情况(耕地总面积,其中水田、旱地的面积),田长职责,工作目标。三级田长要承担辖区内耕地保护的责任及主要工作任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读完牌子上的文字,感觉就像是,人在向土地承诺。

在张家界,这样的承诺已纳入了“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

这类人与耕地签订承诺的牌子,如站岗的战士样伫立在张家界的田间地头,在督促,在鼓励,在欣赏。

这只是张家界推行“田长制+”耕地保护模式的一个掠影。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张家界不仅用活了地面上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使用上了天上运行的科技手段。

在做好耕地精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每块耕地图斑的编号、面积、位置、承包人、种植现状、恢复措施建立台账,形成清单式管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探测等技术手段,对辖区内违法占地、耕种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管,并将监管讯息第一时间反馈。

多条腿走路

在张家界,对现有的耕地进行爱护,对“非粮”化进行整改,对已经抛荒的耕地,鼓励和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民宿业主流转,恢复耕地,垦土造田。

比如,合群村抢抓季节移栽4500多株果树上山种植,腾出120亩基本农田种植粮食。武陵源以梓山漫居、湘阿妹、峰三千农场、五号山谷等众多民宿客栈,对5600多亩抛荒地和耕地进行流转,保持耕地原始形态,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园。申家坪村流转荒地60多亩,进行复垦种植。

说起造田,张家界人就会想到黄炳秀和她的“南方大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慈利县通津浦镇长峪铺村还是石头多缺水土,十年九旱少收割的穷村,正如《长峪铺赋》中所言:“哀民生之多艰……愁苦而终穷”。后在党支部书记黄炳秀带领下劈山造田,开渠引水,肩挑背扛,改造出上千亩的梯田。通过长达十年的治山治水治土,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在梯田中进行小麦、玉米、红薯的“套种”实验,实现两季三熟的旱粮增产增收,让当地村民吃上了饭吃饱了饭,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幸福感。

为弘扬“南方大寨”的造田精神,在原村接待站建起了“长峪铺村史馆”,黄炳秀的造田精神在传承。

慈利县象市镇虎头村,由张家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帮助引进社会资本,对溇水岸边300亩沙洲进行改造,从附近农户的山地买土填洲变为270亩水田,驻村单位湖南省演艺集团与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合作,种植优质水稻,专职技术员负责日常管理给排水,由北方牛粪无公害化处理专业有机肥公司提供有机肥料。

被这样“呵护”的稻田,长出的粮食,一定是安全的。

还有土木溪村的云上梯田300亩水稻,不打农药,石灰驱虫,泉水灌溉,一定是生态的。合群村生产的“七眼泉”生态香米,已是国家绿色食品一级认证的“生态”。

稻子得到了疼惜,土地得到了极大地尊重和养护,有了归属感,就像黄龙洞生态广场上的稻子们,还能有大片鲜花相伴,听着人们为自己举办的稻田音乐会生长着、喜悦着。在庆祝丰收的歌声里,张家界还专门为耕地创作了《我的空中田园》《我的田园我的家》《民宿主变微田长,抛荒地变旅游田》等歌曲,同时还开展了“寻找最美田园”“最美耕保人”有奖活动,想必,来年的土地,一定会使劲地滋养秧苗,一定会顺着地脉告知所有的耕地,呼唤稻香们回归,还要让张家界的稻香们,回归的脚步,迈得更稳、更好一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迎春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2/10/19/1195600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