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报道
当沉寂的乡村接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张家界市永定区桥头乡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勃勃生机。
2021年5月,桥头乡党委圆满换届以来,全乡上下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机遇,锚定建设“幸福永定•振兴桥头”奋斗目标,以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誓把荒地变桑田,以推行“一村一示范”计划为抓手,争将末位变先进,以开展“美丽桥头”创建为媒介,力求旧貌换新颜……一年多的时间,这个群山环绕、人多地少的偏远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扮靓村居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乡村振兴答卷。
再到桥头,处处可见山乡“蝶变”。
举办“夜读班” 以学促干氛围浓
天气说冷就冷,夜晚八点,在桥头乡政府会议室,党委书记符玮正忙着给年轻干部“上党课”。“今天我们将围绕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头脑风暴……接下来,再和大家谈谈近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特色载体和经验做法……”
符玮说, 夜学班是他最放松的会议。新时代的乡镇工作,基层干部就是各项任务的神经末端,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必须感受第一丝痛楚,每天都要忙碌于迎接检查、压实责任和上下联动之中,召开会议调度全乡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工作后,随即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摸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森林防灭火,整治“活人墓”、地灾治理等等,样样重要,件件压头。“基层工作繁琐复杂,虽然千头万绪,但事在人为,不为不成。”这是桥头乡新一届班子的共同体会,也是新一届班子“上任即实干”的冲锋号角。
作为班长,符玮提出,“必须始终把提高干部能力作为首要课题,以学习为起点,以苦干为关键,以创新为动力。”收到了全体班子思想、行动、情感的高度统一。随即,桥头乡积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努力增强班子成员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切实推动工作作风转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举办的“夜学班”以“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为内容框架,以“轮流授课+全员研讨”为开展模式,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营造出积极向上、砥砺奋斗的浓厚氛围。
一次次学习交流、一场场生动实践,让全乡干部感到干事动力越来越足。“抓教育就是抓希望,抓未来,全乡两年来争取到30万元教育资金,不仅重奖本科学子,普惠困境学生,还着眼基础设备、学习用品等物资捐赠,解决了乡里小学教室没有空调、400多个学生没有校服的问题。”
“如今天黑坐下来,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干事。”符玮回忆,刚来时班子略显拘谨,放不开手脚。可慢慢开始干事,就像进了轨道,越干越出威信,班子越拧越紧。前阵子,乡里针对环境卫生、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影响乡容乡貌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党员带头拆违,干群合力攻坚,完成两违治理核查任务107宗、5个图斑现场调查举证。两违治理工作第二季度考核获得全区第一。
干部干劲足,群众更满意。2021年,桥头乡民调首次荣获全市乡镇第一名。
盘活“撂荒地” 产业增收农民富
秋日暖阳,在桥头乡熊家逻村,村民秦月英正穿梭在茶园里,双手指腹翻飞,娴熟细致地将翠绿鲜嫩的茶叶采摘放入茶篓里。看着片片鲜叶,秦月英喜在心头,“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有人帮着种,自己成为茶园管家还有工资拿,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桥头乡推动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各村扶持1个村支两委成员种植标杆户,支持10个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或家庭农场,带领100个党员成为种养殖示范户,消除耕地抛荒1000亩,冲刺成为万亩莓茶小镇。不仅让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让撂荒地得到了复垦。
前些年,熊家逻村引入一家企业,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莓茶。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乡党委的政策支持,“80后”村民刘团结大胆地承包了100多亩茶园。他笑着说:“比起过去外出打零工和在家养猪、酿酒的日子,我更喜欢现在这份年薪10多万元的茶园管理工作。”如今,刘团结家里修了3层高的新房子,每层100多平方米,有3间房还装了空调。
“过去种田收益不高,年轻人外出务工,许多良田抛荒。如今,莓茶漫山,绿意盎然,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发展了。”村党支部书记刘纪森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现在,熊家逻村是远近闻名的莓茶专业村。
熊家逻村撂荒地种出生态莓茶,正是撂荒地在桥头乡“重生”的一个缩影。
在楠木村一线,规划发展再生水稻产业,在拖船峪村一线规划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在丫角山村、长岭岗村,探索适应土壤、海拔的水果种植业……去年以来,桥头全力推进抛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全面铺开“一村一业”,着力扩展水果、蔬菜、再生稻、中药材、莓茶“五大种植基地”,因地制宜推动“撂荒土地”变“希望良田”。
党委副书记、乡长屈丁山介绍,截至目前,全乡10个村共复垦基本农田1486亩,复垦旱地529亩。2023年,全乡计划种植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近两万亩。
培养“能干人”乡村振兴活力足
青年小伙向江,从小就对厨房没有免疫力,也曾想过当一名面包师,制作各种美味的西点。今年8月初,得知乡里要开展中式糕点技能培训后便报了名,经过9天培训的他已经初步掌握糕点的制作要领。
“培训就在家门口,学习很方便,每堂课我都会认真听老师说。这次培训我已经拜面点制作老师为师傅了,并且师傅答应我以后就跟着他一起去上班学习呢。”向江说。
向江参加的中式糕点技能培训班只是桥头提升群众劳动职业技能的片段之一。去年以来,全乡开展农村青年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工匠等培训,覆盖120余人次。同时,积极与妇联组织对接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与科协组织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培育出一批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桥头乡还发挥乡贤带头示范作用,深化乡贤返乡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反哺计划,联合农业、人社等部门出台扶持奖励政策,让外出能人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愿意返乡出点子、找路子、建场子,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中贡献智慧、发挥作用,实现“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倡导乡贤返乡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搭建发展交流平台,为本土群众赋能,培育把握形势走向、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民”,让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成为标配,带动家乡人民增收成才。
数据显示,2022年桥头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大户种植占全乡种植总面积60%以上。引导228户加入农村合作社,协调816户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平均增收逾3000元。
如今,茶叶、烟叶、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覆盖了桥头乡各村各组,兴产业、争项目、优环境、扬新风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全江玲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