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桑植县:把红色基因植根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微信图片_20220927155612.jpg

德育校本教材《红色火种》。

微信图片_20220927155618.jpg

校园的文化墙。

红网时刻张家界9月27日讯(通讯员向妮)芭茅溪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西北部,距县城59公里,这里溪沟纵横、群峰叠嶂,不仅是澧水源头、民歌之乡,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是一条大河,那么芭茅溪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一条重要的支流;如果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片燎原大火,那么它最初的星星之火,其中有一粒,就是我父亲在芭茅溪点燃的。”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在散文《芭茅溪啊芭茅溪》中深情地写道。1916年,青年贺龙在这里刀劈盐税局,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五行山上红军战壕弹孔遍布,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红军英勇奋战的故事;寮竹湾村苏维埃旧址至今仍闪耀着红色光芒,也见证了芭茅溪人民光辉的革命斗争史。

坐落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芭茅溪小学,规模不大,却有着光荣而骄傲的红色历史,它的前身就是贺龙族弟贺文慈创办的红军小学。因此,把红色基因植根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成了历届学校负责人和全体教师的共识,被摆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芭茅溪小学坚持两手抓,做到外部内部协调一致,全方位传承红色基因。外部方面,芭茅溪小学从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红色精神、红色教育、红色传奇、红色信念、红色历史、红色经典诗歌等方面入手,积极建设遍布校园的文化墙,让人从一进入校园就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外部环境是基础,内化是关键。芭茅溪小学在对学生的红色教育上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方针,并通过五个方面强化红色铸魂效果。

“知红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重大节日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红色历史。在此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

“背红诗、唱红歌”:利用晨诵、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红色诗歌,音乐课以教唱红色歌曲为主,每学期举办一次“红色经典诵读”“人人唱红色歌曲”唱歌活动,达到既有安排也有检查评比的目的。

“看红剧、演红戏”:学校专门安排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的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一部红色影片;其次是演好一台红色舞台剧,作为学校的传承节目,经过半年的筹划,全部由本校师生们出演的原创微电影《两把菜刀劈盐局》已经完成,一经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寻红印、践使命”综合实践活动,将红色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被定为军训周,通过一周的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军队、守纪律、能吃苦”的高尚品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定期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实地感受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珍惜一粥一饭的情感,学会忆苦思甜。此外,“做草鞋、做竹刷把、编撮箕”等手工制品、“开荒地、学种菜”“挖野菜、制野菜”“帮农民伯伯秋收”等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品德、生活品德、思想品德的塑造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红少年”评选,学校要求每一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份“小红军记载表”,记录下自己在学习红军精神过程中的主要事迹,以此评选出“红色好少年”。学期末举办隆重的表彰仪式,邀请当地社会名人、家长代表为获奖孩子披红戴花,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红色教育,努力打造芭茅溪红色少年特色教育模式。

另外,小学依托当地红色资源编纂德育校本教材《红色火种》,目前已经完成编写、审订并投入使用。学校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早日建成芭茅溪红色展览室,让红色文化成为芭茅溪小学乃至是整个芭茅溪最亮的一张红色名片。

“如果爱国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让红色基因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会在这条赓续红色血脉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向妮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2/09/27/118762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