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活在一家人的幸福里;现在,活在551户1784名乡亲的幸福里,感受不同了。这样的感受,用钱不能衡量啊。”作家们对陈曳媛放弃年薪15万元收入,执意回村当领头羊,只拿两千多元月工资,表示不理解,她扬起俏丽的眼皮和细密的长眉,这样回答他们的疑惑。
任桑植县瑞塔铺镇东旺坪村支部书记、总田长前,陈曳媛在镇上经营一家服装店,小日子有滋有味。亲朋好友也对她放弃这样的日子感到惋惜。她笑着说:“当小老板,租别人的门面,卖别人的东西,总觉得是在给别人打工,谈不上啥幸福感。任村官,走在自己的田垄上,经营自己的田园,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吃我种植的生态粮,感受到乡亲的信任,觉得活得值了,幸福感有了,并且爆棚了。”
东旺坪村是桑植县299个行政村中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家族白族村,13个小组551户散住在21个大小不一的山岭之中。国土面积5055亩,有耕地1091.85亩,其中水田818.55亩,旱地273.3亩,人均耕地仅0.612亩。
从2018年始,陈曳媛开始探索“合作社+基地+现代农技服务+产业化”的耕地保护路子,成立张家界群发农作物种植农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亩每年400元价格,发展“田稻+油菜”的稻油两季农业和“山地+玉米”一季农业。没有创业资金,六名80后村干部每人投入1万元。这笔钱用于购买大型农机,告别传统农耕。
陈书记说,因为是做生意出身,会时时将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一亩稻田机械化作业,只需6个人工,加上其它劳务,人工成本只需1000元。完成本村服务后,还向周边乡镇和村庄承包稻田,并负责耕收,每亩收服务费350元。仅此一项年收入10万元。合作社创办张家界兴东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集储藏、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油加工厂,对基地稻田(2022年达300亩)所产谷油深加工,并拓展对外业务。
经过测算,米糠出售可抵加工成本,菜油出售可抵28万元稻田人工工资。
“单干是不可能赚钱的,不光人工效率低下,还因农药超标、肥料比失调,往往达不到生态标准。”陈书记掷地有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走合作化道路才有出路。”
“合作化道路赚到钱了吗?”有人饶有兴趣地问。
她激情四射地回答说:“赚到了。2018年10.2万元,2021年100.3万元。盈利后,村集体拿出20多万整修农田,拿出6万补贴医保;每年花1万帮困,每年春节送给每户自产米20斤。”
“耕地有抛荒的吗?”
“我们村没有,全部入股了,正在‘蚕食’周围的村镇,更多的地盘会纳入我们麾下。”
“总有一天,地球上会没有荒地。”陈书记挥动藕节一样的手臂,幽默地说。
陈书记有大志向,有大气象,是新时代的黄炳秀。
我问:“陈书记,你知道黄炳秀这个人吗?”
她微笑着说:“知道,慈利长峪铺大队支部书记。”
“治理干溪沟,每延伸一米,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她补充说。
干溪沟源自九寨坡,流经长冲、黄坪、楠树、中心、长峪等几个生产队,注入龙虎天坑。沿石梯下,通向天坑的180米涵洞经过加固,适合游览。1973年冬,黄炳秀带领长峪铺人民治理干溪沟,在木头石块拱模上填充客土,步行六公里从溇江挑沙改善土质。4年投工20多万个,用石料20000方,平三座小山头及数十块坡地,拱建一条高3米宽5米长4000米涵洞。竣工后干溪沟隐身洞下,洞上造出1000亩耕地。有人赋曰:开山以移石,掘土而筑田;覆沟壑变沃土,聚雨水成甘露;杂作物以套种,成两季而三熟。
我说,你就是新时代黄炳秀式的干部啊。
陈书记脸刷的红了,连忙摆手说,不,没有村干部的团结,没有乡亲的信任,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干不了事的。再说,我差得远,不能和她相比呢。
她将村干部召集到一起,向我们一一介绍。相机、手机对着这支队伍拍摄,将他们朝气蓬勃的形象摄入镜头。
旗帜引领下,沿被太阳晒热的田垄行进。一株株稻谷在金黄色场景里,昂首挺胸,长长的稻穗伸向空中,接受人们的艳羡。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主席石绍河介绍,今年我市复耕任务1.8万亩,截止9月2日恢复19581.6亩,完成 108.79%,得益于这些好干部的努力拼搏。每村都明确耕保底线目标任务,描画恢复属性地类分布图,严格执行。
我忆起申家坪村有这种牌子。村部广场、村道,到处都是晾晒的稻谷和堆成小山的谷袋。一拿起耙子,就被稻香染一身。有人兴奋地说,几十年没看到这么壮观的丰收景象了。公路边,巨大的烘干机正在安装。投入使用后,人工晒谷成为历史。位于天门山后丁家界的土木溪村,除了这块牌子,还有一块“云上田园”的牌子,提示这里是一片乐土。一整块向着无尽铺展开来的瓦蓝天空下,云雾如纱如练,田垄似链似带,稻田自带仙气,道不尽的诗意。用石头缝流出的泉水灌溉稻田,水可直接饮用,有人开着越野车,在石壁上以篾片和水管引水,带回去喝。产一种叫农垦58的稻谷,300亩,不打药,除虫全靠石灰,亩产400斤,大米50元一斤。虎头村,湖南省演艺集团为其驻村单位,与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合作,在溇江岸边建成280亩优质水稻基地,专职技术员负责日常管理给排水,使用有机肥,北方牛粪经过无公害化处理,专业有机肥公司提供。微风过处,禾苗舞动,满满的冲劲儿。
合群村,我们在烈日下涌进村办扶贫工厂里时,钟白玉已恭候多时。她大约四五十岁年纪,长发及肩,白衬衣黑绸裤,红底绿纹布包,红色女鞋,一身装扮清爽洒脱。她气定神闲地娓娓道来,干练果决,有人说,比之陈曳媛,更像黄炳秀雷厉风行的品格。我说是,不过,陈曳媛有温婉亲切的一面,同样有坚忍不拔的一面。
合群村是白族聚居的偏僻山村,12个小组268户1254人,总面积5.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0亩,山林4000亩。进出都靠徒步翻山越岭,“坡上喊话坡下听,走路走得腿抽筋”“一个山头爬半天,一栋房子修几年”。还严重缺水,“人在山上住,水在地下流”。贫穷像大山压在群众头上。
在钟书记带领下逐渐变样,2016年全面整修8500米泉河坝灌溉渠道,在两岸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2018年修通10公里通组公路和20公里产业道路,并完善农网改造工程和通讯网络工程,新建两万多米饮水工程;2019年在扬旗山狮子山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修建10多个蓄水池,安装滴灌喷灌设施,解决2000亩山地水利灌溉问题。建设四大产业基地:2017年建成古方峪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的黑山羊、土鸡、仔猪成为抢手货;2017年依托“七眼泉”水资源优势,种优质稻80亩,2019年扩大到1003亩;2018年建成1200亩黄桃基地和300亩丑柑基地。
钟书记说,咱们去厂房看看吧。总投资300多万,2018年开始兴建,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有东方红拖拉机、黄桃基地运输轨道机等各类设备24台。2019年,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进行改扩建。七眼泉生态香米获国家绿色食品一级认证,打开长沙常德株洲等地市场,并远销广东云南等地。
在菜油炼制厂,钟书记指着炼油剩下的油枯说,这是稻田的好肥料呢,施在田里就实现生态循环,所以农业生产千万不能搞单一种植。
我瞅准一个机会问,钟书记,有人把你比作黄炳秀,你怎么看呢?
钟书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去她的村史馆学习过,没她优秀呢。
绕山而行,看到稻田边黄桃没有几株,问其故。回答说,黄桃移上山了,移栽4500余株,复耕农田120亩。用挖掘机挖除后,需要三五个人合力抬上山。
参观了黑山羊养殖基地,参观了利用废矿山建设的生态停车场,来到亮儿垭旅游基地。门口,村姑身穿白族民族服装,列成两队,唱着鲜亮的民歌迎接我们。陈列馆里,白族服装琳琅满目,家具古意沉沉,接待大厅宏阔,舞台轩敞,仗鼓舞跳起来,霸王鞭挥起来,来客与村姑手拉手联谊,赢来掌声雷动。
2017-2021年,合群村共举办白族文化为主题的开镰节、农耕文化节7次,接待五万人次。慕名而来者不仅看中“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这张红色名片,还有桑植民歌、白族传统文化、特色农旅文化的独特风景。
武陵源文联主席朱明先,观舞时萌生创意,说引进白族舞,游客肯定喜欢,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问,怎么引进,请村姑去吗?他回答说,不,请她们当老师。
他说,武陵源构建“田长制+全域旅游”的武陵源耕地保护模式,推出“田长制+民宿游”“田长制+观光游”“田长制+研学游”后,为了让游客获得赏心悦目的体验,想了很多点子。
如龙尾巴村,让文化与土壤亲密接触,让文化铸魂。田间地头,一首以《土地》为题的诗,让人瞩目:
我变做一只鸟儿
在这蓝天白云间飞翔
俯瞰大地上那阡陌的土地
以及土地中那翠绿的庄稼
我忍不住放声歌唱
土地上充满了诗情和画意
土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景象
土地上蹁跹着欢乐的舞蹈
土地上激荡着青春的梦想
我看见了父亲攥着一把黑色泥土对我说
土地是我们生活的起点
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我看见了母亲抚着绿色禾苗对我说
土地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粮仓
啊,土地是博大而丰盈的母体
我要真是一只鸟儿
我飞累了,也要落在大地上
让我的肉体
也化作泥土的芳香
如河口村,景区征用农田仍保留农田,此创意全国仅此一家。举办秋收节包括开镰仪式、稻田收割体验、稻作研学、戏剧演出、稻田集市等精彩内容,吸引游客体验。
朱主席说,引进白族舞蹈,无疑会锦上添花。
中午,钟书记带领村干部唱着民族歌儿,为我们饯行。
用白族话唱:
叽叽喳喳阿达热,叽叽喳喳两沃兹艾,叽叽喳喳叽哼萤,咯秋两沃兹。嗨,阿依呦呵喂,叽叽喳喳阿达热,叽叽喳喳两沃兹艾,哈斯咯秋。
用白族话汉族话混搭唱:
阿达呦阿达呦,合群处处有美酒,有美酒。金花举杯来敬酒,来敬酒。喝不完来不准走,酒中自有情把你留。喝个够白族同心酒,走到哪里是朋友,是朋友!
连日来,走在四区县乡村希望的田野上,满目都是稻菽千重浪,田畴尽欢歌。
不能忘怀龙尾巴的诗歌和河口的紫色稻谷,不能忘怀虎头280亩稻田旁“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铮铮誓言和长峪铺数百条共五十公里石墙,不能忘怀土木溪云上田园的天光云影和申家坪山峪里从果园莓茶林夺来的向高处蔓延的良田,不能忘怀东旺坪贷款150万自筹18万建成的优质稻加工车间和合群的“阿达呦”白族风情。(滕军钊)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滕军钊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