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红 整理报道 视频、图由桑植县融媒体提供
位于湘鄂渝黔边界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澧水之源,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多年来,该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以“三色桑植”(以绿衬“红”、用绿养“绿”、点绿成“金”)凝聚绿色发展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桑植特色的绿色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贺龙纪念馆。
以绿衬“红”,围绕生态强旅打造红色旅游“增长极”
桑植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元帅的故乡,先后被评为“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是“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在“老树新枝”上给力,按照“红色当头,三色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挖掘红色资源;
在“插柳成荫”上发力,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主动融入张家界旅游经济圈,科学规划构建“一圈一区两山两水多点”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在“育种蹲苗”上用力,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全力打造“讲红色故事、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的特色旅游品牌;
……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生态资源为红色旅游赋能,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双轮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优良生态支撑。”桑植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县从事红色文旅服务行业的群众有6万多人。2021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68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4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55%、103%。
澧水源头。
用绿养“绿”,围绕生态兴农鼓起绿色农业“钱袋子”
连日来,张家界婉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金娥和员工们都在忙着清点在线上出售的桑植白茶、湘西腊肉等桑植特色农产品。
该公司集种养殖、加工、销售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为一体,目前已在桑植县陈家河镇厂湾、仓关峪、龙潭沟、肖家桥4个村建立茶叶基地,发展桑植白茶500多亩,青钱柳近600亩,莓茶近200亩,带动268户农民增收200余万元,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茶叶种植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张潘 摄
值得一提的是,吴金娥还结合实际,采用“山上种茶,山下养猪”模式,形成了一条“猪、沼气、有机肥、茶叶”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两者的双向发展。
现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张家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吴金娥打造的“吴丫头”品牌,也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农业品牌。
而这,只是桑植县积极培育绿色健康的农业产品,将对生态资源的认同转化为对生态产品、健康产业的认可,让美丽风景成为美丽经济,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一个缩影。
银杏村茶叶基地。
据了解,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桑植绿色产品,“张家界大鲵”“桑植萝卜”“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白茶”“桑植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桑植白茶、粽叶、萝卜等绿色生态产品享誉全国。桑植县成为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和湖南省8个茶叶重点县之一,实现桑植白茶产值5亿元,粽叶产值3.5亿元。
白石深处萝卜满地种。
点绿成“金”,围绕生态促工激发金色工业“新动能”
抓精深加工提质,壮大综合实力。依托桑植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打造集加工、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百里茶廊”,发展壮大棕叶、大鲵、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进食品加工与农产品种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抓生态项目提速,厚植发展潜力,“中国好水”水源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先进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绿化模范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等一块块金字招牌成为桑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
抓绿色园区提优,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迸发创新活力,让桑植绿色产业园成为绿色产业发展新洼地;
……
与此同时,该县始终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来打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逐绿奋进,擦亮生态底色。桑植县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红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