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胡小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森林 通讯员 张军 报道
陈文学,男,48岁,中共党员,1990年9月入伍,2012年10月转业,现任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警长、机关党委副书记兼机关纪委书记、第六支部书记。
服役20多年,从野战部队连长、指导员,到地方部队参谋、科长、军分区机关部门负责人、县人武部副部长,他苦练军事技能,锤炼钢铁般的意志,培养了英勇无畏、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人性格,多次被评为优秀连长、参谋,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退役10年,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他始终不忘初心、冲锋在前,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声“到”,一生“到”。
新岗位就是战斗岗位,不当门外汉
2012年底,陈文学从部队转业到市中级人民法院。离开20多年的军营,转岗到业务性很强的地方法院,陈文学很快便适应了,诀窍就一个字:“学”。
“新岗位就是战斗岗位,容不得自己当门外汉,必须学!一定要学好!”转业到岗的第一天,陈文学便给自己定下了“规矩”。
为了不当业务的“外行”,41岁的他毅然决定报考“天下第一考”司法职业资格证。自费购买备考资料、报周末辅导班……年龄偏大,记忆力差,有人劝他,别去遭那个罪。可他依然铆足了劲儿,不给自己留退路,并坚信,天道酬勤。他谢绝各种应酬,卸载手机中QQ、微信等社交软件,每天挤时间专心听课、看书、做题,有时连吃饭、上厕所都带着耳机听课。即使在外地出差、培训,都要带上学习资料,抽空学习。经常看裁判案例,向业务部门的同志虚心请教。在转业后第4个年头,“法律小白”的他以389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职业资格考试取得A证,终于获得法律职业“敲门砖”。
转业后,陈文学先后被安排到市法院执行、纪检监察、司法警察、市纪委监委驻院纪检组等多个岗位。无论在哪儿,他从不“懈怠”。
2017年以来,陈文学担任纪检干部,作为军人的他一身正气已融入血液,先后主办和参与核查问题线索300多件,承办各类整治活动30多次,牵头组织审务督察等100余次,撰写工作经验常常获得上级认可和推介。同时,陈文学还担任市法院政治部、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组成支部的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所在支部被率先通过市直机关工委“五化建设”达标,支部年年被院里评为先进支部,部门的多项工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本人多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获得市委嘉奖。
2021年上半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陈文学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顽瘴痼疾整治、线索核查、综合材料等多个工作专班负责人和联络员,除了搞好上下级法院、部门之间关于整治工作的督促协调外,还需要完成统计数据报表、情况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千份,已练就一身本领的陈文学“5+2”“白加黑”,坚守责任和担当,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身处小岗位、心怀大担当”,“走在前列、争当表率”,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陈文学谨记自己当初的“规矩”,从来不当“门外汉”,只做“排头兵”。
军人血性刻进骨子里,有事必须冲
“作为军人有抹不掉的血性,有需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冲上前。”带着这股“血性”转业的陈文学,总是忍不住喊出“让我来”。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的工作顽疾,2013年陈文学刚到执行岗位,作为执行“新兵”,更是一项全新挑战,他仍毅然决然的喊出“让我来”。
这一年,陈文学“硬生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拿下一个又一个难攻的“山头”,承办了13件案件,标的近2亿多元,被评为办案能手。其中,江苏省淮安市康乃馨织造公司与祥龙酒店之间的债务案件,2005年委托永定区法院执行一直没执结,2010年市中院提级执行后,一直没有人来领执行款,而且没有留下有用的联系信息。陈文学接手后,也多次联系不上申请人。他便想着从网上“大海捞针”似的寻找,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申请人,让拖了七八年的案件得以执结,申请人拿到执行款后激动的落下泪来,连连向他竖大拇指。
不久后,陈文学又接手了市经济开发区与某公司的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该案因案情复杂,某公司债务纠纷多,一直没有执行到位。陈文学接手后,加班加点熟悉案件,多次走访经开区、了解案件情况,寻找公司负责人、想方设法推动案件执行实际进程。不被理解的时候挨过骂,不被认可的时候差点挨打,不被认同的时候受过委屈,陈文学咽下难受、委屈与疲惫,始终积极主动为重点工程提供司法保障,从不退缩、也不动摇。
2021年8月,疫情突袭,陈文学迅速动员组织所在党支部成员参与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参与居住小区的疫情防控值守。得知有去武陵源的抗疫守点紧急任务,他立即报了名。麻利的打包行李,安顿好家人,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他对担忧的爱人说:“我曾是名军人,去一线义不容辞。这个时候,我必须上!”
正准备上车出发时,领导打电话告诉他还有其他工作需要,没有批准陈文学去一线,他只好拎着行李箱从集合地点又回到小区。回到家后,他可坐不住,主动请战参与小区疫情防控。有一天半夜,陈文学正在小区巡逻,突然下起暴雨并伴着大风,值班点的帐篷被吹翻了,来不及套上雨衣,他直接冲进雨里护住帐篷。等一切收拾妥当,他从头到脚全淋透了,其他人劝他早点回去换身衣服,他笑着摆摆手:“没事,一点雨而已,这里现在还需要人。”
照料母亲甘之如饴,铁骨亦柔情
说起家人,“钢铁汉子”陈文学眼眶微微泛红。在部队工作多年,忠孝两难全,他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心里觉得满是亏欠。转业后,他竭尽所能孝敬老人、爱护家人,铮铮铁骨倾泻着绵长柔情。
2019年10月12日,年近八旬的母亲突发脑梗死深度昏厥,对陈文学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眼泪爬满这个“铁汉子”的脸庞,他蹲在手术室门口自责的说:“这么多年,我都顾不上孝敬妈妈,正要有时间好好陪她,她又要遭受这种痛苦。”
陈文学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他迅速作出决定:竭尽全力救治母亲。请专家会诊、买最好的药、自学护理知识……用他自己的话说,几乎能想到的、找到的办法、找的人,他都不遗余力的去做。
由于新房子刚装修用钱,家里没有了积蓄。没钱给母亲交手术费,陈文学便四处筹钱,甚至想到了卖房子。母亲在重症监护室一直昏迷,他听说亲情唤醒有帮助,便专门录下对妈妈的知心话,摆在病床边上放给母亲听。每天下班后,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急忙等到ICU病房外,只为能更近一点听到妈妈的呼唤。功夫不负有心人,昏迷38天后,他母亲苏醒了。旁人都说:“这是陈文学的孝心创造的奇迹!”
“11月2日,昏迷未醒,医生说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也没有特效药,我心如刀绞。”“11月21日,进去看了妈,3天没上呼吸机了,能听懂话、眨眼睛和伸舌头了。”……陈文学的手机备忘录里,有很多记录母亲住院期间的“小日记”。翻看这些日记,虽然记录的时间不定、内容不定,但是其中的细致与耐心,真挚与用心无不令人动容。
母亲苏醒后,康复治疗是另一个漫长又磨人的过程,陈文学对此甘之如饴。他说:“只要妈妈还在,无论怎么样,我都愿意照顾。”手术后,他的母亲依然完全不能自理,不会讲话,不能用口吃饭,全靠胃管鼻饲。陈文学照料的极其耐心又细致,每隔4小时喂一次流食,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尿布、擦拭一次身体。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他同妻子和女儿商量,硬是陪母亲在长沙的医院病房里过春节。
手术后,陈文学带着母亲在多个医院辗转治疗,花费数十万元。这期间他除了工作,就是护理妈妈,学会了插胃管、喂流食、做护理。好几次,陪母亲做高压氧,自己还流鼻血。一千多个日夜里,对他来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最难得是几乎每天都要帮母亲洗澡、扣大便。三年如一日,那段时间,他自己也消瘦了十多斤。正如他哥哥说的:“你真是宁肯自己少活几年,也要让妈多活几年。”
现在,得益于他的真诚孝心和细心照顾,其母亲意识恢复了些,可以听得懂他讲话,也可以做些简单动作。他笑着说:“父亲走的早,妈一路拉扯我不容易,她养我小,现在该我养她老。”
“我不过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点平凡的事,都是些分内事。”面对别人的赞扬,他有些腼腆,依然默默做着他的“分内事”。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张军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