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潘 报道
“您好,请扫一下场所码。”“您从哪里来?”“请打开您的行程码。”……七月初,暑假拉开帷幕,旅游胜地张家界成为不少人外出旅游的首选地。据官方数据显示,7月9日,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入园人数今年以来首次突破2万人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张家界既要全面强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又要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入张方式。于是,在张家界各个高速收费站出口设立的疫情防控检查站点成了保障安全的主要阵地。
阳和收费站位于长张高速慈利县境内,是外地游客前往武陵源的首选下高速的地点。7月8日,记者通过镜头记录了阳和收费站高速路出口“扫码人”工作的一天。
“天气炎热,大家在各自岗位坚守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同时,要文明言行,严格做到查验检测”。上午8时,阳和土家族乡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宋小明正在给当天接班人员部署工作。
9时,红网时刻记者在慈利县阳和收费站高速路口看到,现场井然有序,没有出现车辆拥堵。
据了解,目前,阳和高速出口核酸检测服务点疫情防控成员单位每天24小时驻守在高速路口,合理设置查验引导通道,严守交通卡口,筑牢入城第一道防线。阳和土家族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卓君华告诉记者:“我们这个站口人员由阳和土家族乡、许家坊土家族乡、溪口镇、甘堰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晚班)、慈利县金融办(白班)共六个单位五天一轮,轮流值守,每班近20人,每天分成4班,白天和晚上都有人,保证24小时不间断检查,确保排查无遗漏。”
“您好,请扫场所码、出示行程码或者麻烦下车登记,到核酸检测处进行核酸检测。”这就是高速出口“扫码人”,他们对过往车辆展开排查,严防卡口,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10时30分,坚守在高温下的志愿者在阴凉处稍微调整休息。志愿者李大姐是一位单亲妈妈,为了值班,将女儿放在外婆家帮忙照看。“有孩子和父母的支持,我更有动力去坚守岗位。”李大姐说,她从小就告诉孩子,要做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12时,阳和土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袁慧煌在吃午饭,两荤一素,外加一瓶矿泉水。由于高速出口的车流量多、人流量大,在此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进出车辆上的所有人员进行检查,重点排查外地车辆,查验驾乘人员健康码、行程码、信息登记,确保排查“逢车必查”。在查的时候,大多数都配合,但也有不配合的,“被骂、被吼,被催”这都是日常难免的。“看起来似是简单的工作,但经常遇到各种突发。”袁慧煌说,前不久,他就遇到恶意闯岗的,大巴司机不配合查验,强行驾驶将他推行了一段距离。
14时,阳和高速路出口的高速交警、公安辅警并没有休息,一直坚守岗位,对每一辆大巴、货车都进行严密检查。他们实行24小时轮班制,力保疫情防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请有序排队,间隔1米线,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在阳和高速出口核酸检测服务点核酸检测处,志愿者队伍中有两位大学生。核酸检测处医务人员邹湘杰告诉记者,这两位大学生叫王杰、朱迅,来自长沙湖南安全学院。“他们对电脑非常熟练,从登记到信息收录,信息准,速度快,和我们医务人员配合的非常好,为游客节约时间。” 邹湘杰说。核酸检测处其他值班还有湖南工学院大一学生朱立鑫、湖南工业大学大一学生李鑫、慈利一中应届毕业生王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四学生王芳。“做志愿者不仅能够锻炼自己,还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 朱立鑫表示。
19时,阳和高速出口处,阳和土家族乡夜班工作人员早早来到岗位,他们对入张过往车辆和人员逐一进行排查和登记,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才会允许车辆过往通行。虽然夜晚,但工作人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一遍遍提示,一次次检查,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不漏一车一人。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了,家里的钳子找不到了,你快回来呀......”20时30分,在核酸检测处,远远就听到有小朋友叫爸爸的声音。“我平常一下班就回家带孩子,孩子比较粘我,今晚正好轮流到值夜班,孩子一直给我打视频电话,之前忙着给游客做核酸,没有时间接听。正好刚刚空闲了,和孩子通了一下视频电话。”医务人员许午开心地说道。
22时,大多数人正在准备休息,阳和收费站高速出口处依旧很“热闹”。
这样忙碌的身影,张家界市各高速路口上还有很多,他们紧绷疫情防控弦,当好高速路口“扫码人”“守门人”,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此,红网张家界站提醒广大司机朋友:为缩短查验时间,减少车辆积压,请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