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开关——价值转换

论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开关——价值转换

张家界航空工业技术学院

聂建波 谭冰 张庆 卓淑君 曾铭

摘要:“两山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包涵着红色文化,而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则是绿色文化的代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双向往”“双需要”是“两山理论”的价值观。红、绿文化价值转换的理论基础是“两山理论”,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的生态文明价值理论,并以红绿文化融合的实践总结红、绿文化价值转换的途径。

关键词:两山理论 红、绿文化 红绿文化价值耦合 价值转换

张家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课题编号zjjskl2022112

一、红色文化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理论

1.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马克思绿色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与和谐共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本质上而言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相契合。

2.红色文化反资本逐利性而逆生态性基因的天然存在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经济发展的逆生态性,而红色文化的底蕴就是要反对资本的逐利性;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从理论创立之初就将反对剥削、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己任。因此,反对资本逐利对生态产生的破坏是红色文化与生俱来的基因。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文化内涵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为本,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意味着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我们党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一言以蔽之曰“人与自然和诣共生”就是红色文化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

二、“两山理论”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

1.“两山理论”的哲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两山理论”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指引。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从逻辑关系方面来讲是并列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两点论”的哲学思想。

“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体现了如何解决“绿起来”和“富起来”之间矛盾关系,要坚持重点论,因此两句话体现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规律”。

2.价值观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态度和立场,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意就在于“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为我们曾深受“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伤害,并且只有绿水青山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才符合“人与自然和诣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正像有人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

所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是满足“人民日益增的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亦即“双向往”“双需要”的满足。

图1 “双向往”“双需要”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20627224058.png

3.经济学思想——供给侧增加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产出”与“投入”的关系

图2 “两山”价值关系图

微信图片_20220627224334.png

绿水青山能“产出”金山银山,只要有了绿水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古人云“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民期望“绿起来”——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空气和水源、安全食品等等一座座“金山银山”,如此金山银山是越多越美;而金山银山——“富起来”之后则能不断地投入、反哺绿水青山;显然,作为供给侧的金山银山会越来越多、不断地增加,就能使山更青、水更绿,同时人们更加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诣共生。

三、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可行性分析

1.“两山理论”是红、绿文化融合的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阐明了一个事实:我们可以同时拥有“两座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中的“就是”说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存在“和诣共生”——可实现价值转换,必然有其科学规律存在,当能找出这条两者共生之道时,就能发现红、绿文化价值转换的规律。再者,“绿水青山”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金山银山”则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内在的逻辑说明红、绿文化有耦合的可行性。

2.红、绿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是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能成为最强的旅游吸引物;“文以化人、文以留人”文化不仅能够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旅游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源;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必将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3.红、绿文化价值之间的高度契合

红色文化可以通过旅游的形式来展示,红色文化旅游可以获得观光旅游、大众旅游无法提供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体验,原因在于游客在红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熏陶与教育。“以红色文化吸引人 以绿色文化留住人”或者“以红促(进)绿 以绿扩(大)红”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策略。

图3 红绿文化价值关系图

微信图片_20220627224514.png

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物质形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也正是“富起来了”的真实写照。

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价值形态——凝聚红色文化精神系谱,即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创造为具体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民歌、红色演艺、红色导游词等,这些形态的红色文化能带给人们教育、体验、研学、审美和愉悦。

4.红绿文化的实践,则充分证明了红绿文化融合的蓬勃生命力

“绿水青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代表着红色文化,而“金山银山”则是绿色文化的代表;同时,也分别对应“绿起来”和“富起来”;并且,绿水青山“绿起来了”能满足“人民日益增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而“富起来”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和向往。

图4 “两山”价值关系图

微信图片_20220627224601.png

红、绿文化融合的实践就是根据红、绿文化融合理论探索红色文化价值转换的途径。一是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的基础可以为创造金山银山提供条件;二是利用绿水青山可以直接创造出金山银山,特别是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直接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不断“产出”金山银山。始终把绿水青山当作宝贵资源,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气、聚集财气,努力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红、绿文化价值转换的实践模式

1.“既可绿起来,更可富起来”的普洱模式

自2016年开始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考评机制,到了“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普洱市县(区)的GEP有了大幅提升,而期间普洱市的GDP也是提升显著;显然,殷实的“绿色家底”为普洱市的高质量发展增加了底气,毫无疑问,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普洱市的GDP变绿了,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普洱市的创新模式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金山银山,绿色GEP就是GDP的发展潜力和后劲,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而金山银山又不断投入、反哺绿水青山,成为既可绿起来,更可富起来的生动实践。

2.“红+绿”景区模式——韶山、井冈山、邓小平故里国家旅游景区

景区围绕“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这一主线,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发绿色旅游资源,集中整合当地红色文化、绿色景观和生态环境等

“红色就在景区 ,红色即为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成“红色景区”——景区展示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一般旅游景区的功能。

这些景区都是我国最高质量5A级景区,是红绿文化高质量转换的典范,通过红色旅游呈现红色文化。

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式——“丽水样板”

丽水整合红色资源,探索红色资源价值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化新路径,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经典文创、乡村民俗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相互之间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

4.从“革命热土”迈向“发展热土”模式

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借助“红色旅游”丰富地方内涵,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农民富裕赋能蓄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彩增色。

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红色旅游 + ”的多种发展模式集红色教育、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精品民宿、康养一体的红色旅游体验示范带。

产业转型升级提质。红色+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旅游成已然为人们对“美丽生活”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人们需要观光、休闲旅游等等旅游方式,也需要红色旅游,红色+就是红色旅游丰富化的一种方式。还有如宜昌市的红色文化故事与餐饮业的融合、也许多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等方式。

5.形成地方特色。每年在毛主席诞辰日,韶山万人同吃福寿面,同唱《东方红》已形成韶山一种风俗。韶山出名的不只有红烧肉,还有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各色农副产品。近年来,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孵化了诸多具备韶山DNA的特色品牌。凭借韶峰的生态优势,整合湖南茶产业优势资源研发的韶山红126纪念茶、以毛主席语录为创意点打造的韶山福寿面、以及产自毛主席少年时代耕种过的稻田的润泽祖田米,都成为这里的热销产品。

6.人与自然、 人与人、 古今与中外、 城镇与乡村、 线上与线下等多种融合路径。

红色文化价值转换的物化形态——建筑物、纪念馆、纪念地等遗存,亦或是一处景区、一方民俗,是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中国;也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等传承;

绿色文化展现红色文化——景区、民俗、文旅融合新业态、产业转型升级等等形式和内容;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镇、美丽中国就是红色文化价值转换的载体,也是红绿文化价值耦合的“开关”,从而保证“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实现。

红色文化与绿绿文化的价值耦合,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 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 人民日报,2019-09 -19(1) .

[2]云上融媒·云南信息报。绿色普洱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EB/OL].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129704 2022-05-17

[3] 红网.红色小站丨韶山:伟人故里,红土地上传承着勃勃生机[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1-05-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0) .

[5]桑玉成. 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N].人民日报, 2020-02-13( 9) .

[6]袁学哲. 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 2021-04-14.

[7]文小莉.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宜昌市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12月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聂建波 谭冰 张庆 卓淑君 曾铭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2/06/27/114367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