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29日,人民日报编者按:湖南国营张家界林场场长刘开林同志,坚持改造荒山二十余年,用一头白发,换来了满山青葱,使国家和人民得利,为子孙后代造福。这种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很可贵的品质,是当前我们要大力发扬的一种好思想、好作风。刘开林同志这种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苦干实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958年的秋天,时任大庸县林业局股长,年仅28岁的爷爷,带着满腔的热血,来到了当时的青岩山(张家界),为了表达自己开荒造林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刘绍发”改成了“刘开林”;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他带领全体林场工人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头发白在张家界,牙齿掉在张家界,死了埋在张家界,不绿化张家界,决不下山!”这一干便是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是艰难困苦的二十一年,也是荒山变绿的二十一年。
“一小块腊肉”
当时的张家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苍凉之地。这里巴茅丛生,荆棘遍地。爷爷进山的第二年,正遇上国家困难时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时期创办林场是何等的艰难。面对严峻的考验,刘开林毫不动摇,他脱下干部装,与56名工人一起上山垦地,育苗植树。工人的粮食不够吃,他就把国家供给他的12公斤口粮全部给了食堂,大家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一小块腊肉,”对当时的林场职工来说十分珍贵,1962年春节,林场杀了一头年猪,为了公平起见,大家一致同意通过抓阄来分配猪肉,年纪最小的小刘抓得一小块瘦肉,心里很是别扭,不想要,爷爷连忙提出跟他换,小刘这才高兴地回家,而换来的瘦肉,爷爷自己舍不得吃,送给了一位家境贫困的工人。接着,他把自己的工资关系从县城转来,和职工们一样由林场统一供给。不仅如此,困难期间,爷爷又把奶奶从靠近县城的大栗坡接到山上,帮工人们洗衣做饭,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一同挖坑造林。当时,湘西自治州的17个国营林场由于经济困难,已经垮掉了9个,职工们都纷纷回家务农。但是,爷爷始终坚守林场不动摇,他带领工人们挥楸抡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林场在困难中奇迹般的屹立起来了,到1960年秋,共造林40公顷,被评为“湘西自治州林业战线红旗单位”。1962年 —1965年,平均每年以120公顷—160公顷的开荒造林速度推进,麻田垭、化旗峪、琵琶界、三姊妹等地相继完成造林任务。
“男人担粪,女人挖地”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爷爷分配林场工人,一部分绿化栽树,另一部分种植粮食、蔬菜。因为菜地离林场路程有几公里,来回要一两个小时,而且当时天气很热,粪池很干燥,掏粪出来很费力,因此爷爷提出:“男人担粪,女人挖地”。这时队里有个平时喜欢开玩笑的年轻小伙子,指着他笑道:“别人都在劳动,就你一个人背着锄头到处指挥,只有婆娘才拿那个锄头!”大家都笑了起来,虽然只是玩笑,爷爷却急了,他二话不说,把长裤和上衣往旁边一扔,一下子跳进粪坑,吼道:“是男人的你跟我一起来!”说完便拿着长瓢往池边的粪捅里添肥料,足足在粪池里站了一个下午。大家都被他那种“霸蛮”的精神感染,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了。1970年,林场建起了7.2公顷种子园、8.6公顷茶园、8公顷果园,累计开辟了83公里防火线,到1971年,林场的造林任务全部完成,总共造林1215公顷,整个林场的荒山野岭披上了绿装。
“科学治林,发展旅游”
1972年开始正式组织林业技术力量,进行森林普查科研,在爷爷的带领下,林业技术人员考察出林场有木本植物93科517种,其中乔木191种,还识别了200多个主要树种。经过三年实验,终于使俗称“鸽子花”珙桐种子发了芽,树苗培育成功。开发了这些珍稀的树种以后,他又开始琢磨一方面扩大林场面积,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发张家界奇山异石和森林的观赏价值。1982年秋,爷爷带领60多名职工,披地伐木,日夜操劳,38天抢建了9栋木板房,同时还修建一座300平方米的电影院,改善了来张家界旅游的游客们的文化生活。1983年,他又带领职工修建了张家界最早的两座招待所:林场招待所和金鞭岩饭店。林场的生产迅速发展,造林绿化全面开展,旅游资源对外开放。1991年,爷爷和工人们经过了32年的艰苦努力,共营造人工林3.7万亩,立木蓄积量达24万立方米。这些不仅为林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为风景明珠张家界增添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双解放胶鞋”
1980年开始,张家界林场开始逐渐受到外界关注,来此观赏自然风光的人不断增多。为改善张家界旅游地的交通状况,爷爷顶风冒雪,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各乡镇的支援下,带领七八千人上工地,修建了当时湖南大庸县至张家界景区的公路。由于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为尽快拉通公路,他带领工人们不分昼夜的施工,肩挑背负,工人们的手脚都磨破血了。在队伍里有个年纪较小的工人,鞋子磨破了大半个脚,每天晚上都捂着脚偷偷地躲在被子里哭,有天早上,小工人醒来发现脚上破鞋不见了,穿在脚上的是一双布满泥土的新鞋,小工人问遍了所有的工友,大家都说不知道,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林场工人之间那种朴实而深厚的情感让人感动,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传递着无声的温暖,正是这样使他们奇迹般的在一个月内拉通了大庸至张家界的公路。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成立,填补了当时我国没有国家森林公园的空白。自此,张家界森林旅游开始兴起,并带动了周边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
爷爷的一生是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一生,爷爷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曾出席了湖南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大会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劳模大会代表,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绿化奖章”;湖南省绿化委员会—“绿化三湘贡献奖”;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景区开发建设者”等多项荣誉奖章,2008年被湖南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功臣”。
“根儿为什么这么深?只因为血浓于水的乡情紧紧相连;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只因为他们用生命浇灌了郁郁山林”。木方成才,老人离去,在张家界这片热土上,爷爷的精神就像星辰,点缀着山林,装扮着田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场人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觅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