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绿色家园的共产党员|我在隔离点当志愿者的日子

【编者按】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肩负着履行“两个统一”职责的重大使命,在接续奋斗的征程上、在繁忙复杂的工作中,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守护绿色家园殚精竭虑,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示守护绿色家园共产党员的风采形象,从7月27日起,红网张家界站和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设《守护绿色家园的共产党员》专栏。

我在隔离点当志愿者的日子

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田龙

8月22日,是我进入碧桂园隔离点当志愿服务者的第16天。这一天,60名第一批解除医学观察隔离对象离开隔离点,我拿着手机拍摄这个值得纪念的场面。第一个解除隔离人员走了出来,快要上车前,她忽然转身,向我们志愿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我瞬间破防,没想到早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谢谢”二字,此刻却有着如此沉甸甸的分量,让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儿,竟控制不住,任由泪水打湿了眼眶……就冲着这句“谢谢”,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初的犹豫

8月6日,我挂职锻炼单位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集集中隔离点一线抗疫志愿者。条件为绿码且居住高风险区之外。工作群里接龙人数很多,和我同住的张平也报名了。符合条件的我不甘落后,在手机上编好报名信息。但就在信息即将发出的那一刻,我犹豫了。我想起家中出生才两个月的儿子,想起多次打电话念叨要来张家界找爸爸玩的女儿,想起一遍遍反复叮嘱我保重身体年迈的父母。骨肉连心,我能让远在外地,天天念着我、想着我的一家老小为我担心害怕吗?我是外地人,在这边冲锋陷阵有必要吗?张家界现在有难,需要各方支援,我能心安理得地袖手旁观吗?多种念头在脑中交替闪现。最终,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怂、为张家界出份力的想法占据上风,我按下了绿色信息发出键。就这样,我加入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碧桂园隔离点志愿服务队。在与其他志愿者乘车同赴碧桂园途中,看到他们个个斗志昂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模样,我有些羞愧,也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落下。

图片1.png

说辛苦,还轮不着我们

在隔离人员入住前,我紧急从内业组调到外围协调组,和李彦柯、杨昌洁、袁维进等9名人员,负责隔离点物资卸载、搬运进仓及A区人员生活和消毒物资的配送。因早晨5:30需给A区人员送早餐,怕早上睡不醒影响工作,每位同志都给自己设定了闹钟,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像听到冲锋号一样,迅速起床冲到作业地点开始工作。

搬运工队伍中有一位女性身影,她叫向艳红,是不动产登记中心杨勇刚的妻子。疫情发生后,她随丈夫一同加入志愿者队伍来到碧桂园隔离点。面对物资搬运这种专属男同胞干的活儿,她也丝毫不肯落下,每当装载货物或盒饭的卡车开来,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或卸货搬货,或记录或清点物资,生怕活儿被别人抢跑了。我想,人们口中常说的“女汉子”,应该就是这样子吧。

还有一位印象深刻的搬运人员,就是去年市测绘院引进的研究生朱锦帅,河南郑州人,七月份老家刚经历工厂爆炸和洪水灾害,还没来得及好好安慰家人,就来到了抗疫一线。8月10日下午,隔离点运来几车防疫和生活物资。卸车的时候,我在车上一次拎两大桶消毒水搬到车边,朱锦帅在车下接货运走。连续作战的小伙子在搬运几趟后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冒出,汗湿的白T恤贴在身上,喘着粗气,但他铆足劲,加快步伐,努力与大家保持节奏一致。

由于体力透支过度,那天将所有物资搬进仓库后,大伙都累了。我两只胳膊酸痛得发软,朱锦帅脖子脸上通红一片,一缕湿漉漉的头发垂在额前,全然不见平日斯文儒雅模样。大伙儿都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后背衣服上的汗渍清晰可见,但谁都没有说一个累字。我们都知道,当搬运工是一项苦差使,但在整个隔离点,却是相对轻松且安全的。相比在内业组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我们至少不用穿憋得透不过气的防护服,至少还可以顺顺当当地喝口水、吃口饭、上下厕所,不费劲地擦下额头和身上的汗,如果“辛苦”两字从我们口中说出,未免太矫情了罢。

图片2.png

电话那头阿姨的哭声

隔离点是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的,了解隔离人员情况的主要方式就是打电话。8月9日下午,我所在的外围协调组要对隔离人员进行身体状况、生活需求、心理情况摸底,第一次给所有隔离人员打电话。本以为隔离人员被强制隔离后,会有很多怨言。可真正电话打通后,大家更多的是对我们的理解和配合,特别是一个阿姨,直接在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哭了:“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有意见也是你们太辛苦了!那天我出来拿饭,看到了一个送饭小伙子蹲在电梯旁喘气,看到我后赶紧站起来跟我打招呼,我看他的眼罩都在滴水,那样子还没我儿子大”。打电话前,我本想好了各种应对的话,但面对阿姨发自内心的体谅,一时竟不知如何安慰。电话那头的阿姨哭了很久,我的眼眶也有些湿润,有种温柔的东西从心中滋生蔓延开来。是的,我们做的一点一滴,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向我们馈赠了真诚的谢意和理解。这场疫情,已将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背后的力量

经过两天紧锣密鼓的安排,隔离点的工作从刚开始的千头万绪变得有条理起来。工作人员各就其位,繁忙却有序地工作着。除了超乎寻常的辛苦之外,我没感觉到什么异样,直到发生了两件事情。8月9日晚上11点半,点长召开紧急会议,神情凝重地告知我们,有一管7人混检样本阳性!紧接着第二天盘林峰和张平两位同事低烧!本就紧张的人手突然损失两员大将,同时低烧的症状不得不让人胡思乱想。尽管来之前已做思想准备,尽管我们已经做好了全套防护,但当状况真正发生时,我们还是有些手足无措。隔离点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见面都不再说话或很少说话,进入缓冲区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我也在反复回想这两天有没有哪里防护没做到位,口罩是不是该全部换成N95的……

正在这节骨眼上,局党组决定火速向隔离点增派第三批志愿者,13名志愿者火线支援碧桂园,由杜登庆带队进驻内业隔离区。志愿队伍力量得到充实,同时随着盘林峰和张平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整个局势被控制住,气氛又恢复了之前的坦然。我知道,是局党组坚强的支撑,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是增援志愿者“偏向虎山行”的果敢让我们勇气倍增。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算前路再艰险,我们也不再惧怕。

通宵达旦换来的新活儿

8月8日晚,隔离人员已入住三天,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提供所有隔离人员的信息。可操作流程上一直有个死结:人员信息登记表在污染区,污染区没有电脑也没网络,工作人员也不能带私人手机进污染区,更何况进入污染区的东西是不能再回到清洁区的。这么一来,信息登记表一直无法传回到我们统计人员手中,且没法更新。“我有一台空闲平板,里面有4G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紧要关头联络员李锦出了一个主意。说干就干,等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将登记表照片发回来已凌晨两点,在陈敏副总点长的安排下,我和田红军、唐俊杰三人组建突击队,通宵完成了全点近1200名隔离人员的信息录入。当我眯着通宵未睡、困得快要睁不开的眼睛,把工作成果呈给副点长陈敏看时,她直接来一句“我看上你了,我要把你调过来,专门负责隔离点的信息统计工作。”就冲领导的这份信任,没有犹豫的余地,我一口应承下来,虽然心里很清楚,这活儿并不好干。

信息统计员的苦与乐

果不其然。上岗就接到一个棘手的任务。要给省、市、区上报隔离点人员详细情况:隔离点现隔离人数,较前日新增、减少、转诊、确诊人数,健康监测异常情况,目前使用房间数、剩余可用数,在岗工作人员数、其中医师、护士人数…。碧桂园隔离点作为全市最大的隔离点,分为A、B、C三个区,来自两家医院的71名医护人员和6个单位的近200位志愿者,组成了三个各自独立又完整的运转机制,上报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字时刻在变,关键三个区工作事项登记模板不同、记录习惯不一样、工作人员也一直在调整优化,统计难度很大。第一天,我接打了140多个电话,却收集回来一堆乱七八糟无用的数据。连续接打电话的口干舌燥,加上难以完成工作的焦虑,折磨得我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怎么办?怎么办?

作为一名长期与数据库打交道的测绘工程师,经过反复思考,我意识到必须马上建立隔离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工作人员数据库。和其他几位统计人员商量后,我们立马行动起来。白天应对各种信息数据收集、统计、上报,晚上我就和符尹、向彩芹一起完善和优化数据库。我们统一各类信息数据模板,通过在数据库中添加不同的标签字段,把数据库的框架搭好,然后再将数据报送机制理顺,规范各区数据填报,让数据在隔离点“动”起来。从第三天开始,我们的两个数据库就发挥了大威力,几组数字直接从库里提取,几个上报信息表也能用数据库生成。大伙也越来越有干劲,符尹主动揽过工作人员数据的更新,向彩芹则可以独自完成每日1500多人的核酸名单统计和核对。枯燥繁琐且工作量巨大看起来无法完成的统计工作,在数据库的助力下,一切变得通畅起来。

工作越来越顺,先前焦虑的心情也一扫而空。在这里,我找到了一名测绘人员真真切切的存在感。

图片3.png

凌晨泡面的香味

终于,传来确诊病例数为0的好消息。下班的时候符尹说“零新增就是好,今天可以下个早班”。可惜事与愿违,当天紧急启用的张家界市疫情防控数据管理平台,要求第二天中午12点与国家和省级平台对接上。可系统调试好,通知我们完善数据已晚上9点多,而且平台数据库是以流调数据为基础搭建的,与我们的数据出入很大。与碧桂园相关联的流调信息有1900多条,由于各种技术原因系统不支持数据库导入,所有信息都需要人工与我们的数据库一条条比对完善。

任务很重,时间很急,我马上给向彩芹打电话,没想到电话刚接通,她直接说“龙哥,我已看到群消息,就等你电话了”。我本计划将平台中数据库先进行预处理,通知大家晚上12点再集合攻坚,没想到11点不到,田红军、宁凯、朱锦帅、符尹、向彩芹已作好准备,另一边袁玲、刘珍、侯昕月三位在隔离区里也已准备就绪。我迅速对工作进行了分工,大家立马各就各位,房间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电脑键盘敲击声……

凌晨4点,宁凯的信息录入工作完成,他大喊一声“我饿了,要吃泡面,你们谁还要”,朱锦帅马上响应“我要,我也快搞完了”。可等到快5点,我找烧水壶准备泡面时,发现朱锦帅同志的泡面还没吃,“我就想都搞完了把泡面拿回房间吃,免得馋着你们,没想到一口气又忙了这么久。”朱锦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天微微亮了,房间里的一群人还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吃一口泡面后,又腾出手来敲一下键盘,有的吃完后来不及收拾,盒子搁在一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泡面味道。我低头吃了一口,没想到平日权当充饥的康师傅泡面,今天吃起来竟格外之香。

图片4.png

我是一颗螺丝钉

有了两个数据库,信息统计变得轻松简单了,无论领导什么时候要人员信息、监测数据等,都能第一时间收集到或制定出统计方案。同事打趣说“这1500多人的统计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做得了”。但我知道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我们都是抗疫战斗中的一颗螺丝钉,有的螺丝钉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而我只是恰好拧到了适合我的位置,并竭尽所能的去完成组织安排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让自己拧紧,让机器运转得更快。

能发挥自己所长,为张家界抗疫出一份力,我很激动,也很自豪。

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8月25日,碧桂园还剩198位待解除人员,工作人员的撤离也在有序部署,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晚上突然接到一个急切的电话:“田龙,田龙,我们的地址还可以修改吗,我们回老家居家隔离会不会对家人生活也有影响啊”。来电的是A区的医护人员刘珍,一个97年出生的小姑娘,电话里急得都快哭了。经过仔细询问,我了解了事件的始末。原来很多医护人员因还没有买房,之前上班是在医院附近租房住,她们初入社会,租住的房屋条件有限,很多没有独立卫生间或者做饭条件。出租房没条件隔离,回家又怕影响家人,才着急地打电话过来询问。我很快在电脑上查了一下,来碧桂园隔离点共71名医护人员,超过一半是95后,甚至还有8名00后,最小的还不到19岁。

听完刘珍的诉说,我沉默了,平静的心湖像被投进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这群年轻的小姑娘们初入社会,自己的生活都还没经营好,在本应该被呵护、被照顾的年龄,面对疫情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战斗”快要结束了,还在为居家隔离是否影响家人而操心。谁说95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不争气的一代?

后来,我了解到刘珍她们被安排在酒店集中隔离。因仅通过电话联系,我没有看见她们的真实模样,但在我的想象中,她们一定有一张看似稚气却十分纯净可爱的脸。

不只是感动

20天来,我一直在碧桂园隔离点外围组工作,接触的人和事有限,能记录下来的故事不多。但通过朋友圈和各种新闻报道,我知道在隔离点我未能去过的地方,在张家界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到处都上演着各种各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张家界儿女居家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社区志愿者为大家全力保供,前方有一个个医生护士、公职人员冲锋陷阵,后方有一批批爱心企业、单位捐款送菜,在外地的张家界人用歌声支持家乡抗疫等等。顽强的张家界人已拧成一股绳,让世人感受到了他们为捍卫家园不畏艰险、逆行而上、奋勇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碧桂园隔离点经历的这近二十天,将镌刻在我记忆深处,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历经风雨洗礼,这里的人们会变得更加坚强,这座城市也会跑出加速度,释放出更大活力。届时,我定当带家人前来,畅游这里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田龙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1/09/01/1010100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