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肩负着履行“两个统一”职责的重大使命,在接续奋斗的征程上、在繁忙复杂的工作中,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守护绿色家园殚精竭虑,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示守护绿色家园共产党员的风采形象,从7月27日起,红网张家界站和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设《守护绿色家园的共产党员》专栏。
像土地一样奉献
桑植县自然资源局石婷
近几年,桑植县抢抓特殊土地政策红利,成功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废弃矿区被修复,闲置宅基地被复垦,大大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拓宽了资金来源,也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修复,一种资源保护,一种综合利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黄生龙带领李云、谷忠荣、蔡翔等一班人,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工作有声有色。5年来,全县共完成18个批次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确认新增农用地18311.19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的协议总金额达15.40亿元,其中跨省流转2700亩,流转收益8.1亿元。
千难万难埋头苦干就不难
桑植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没有经验可循。起步之初,县乡村对工作了解不够,不清楚到底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犹豫观望。群众也受“发财不离老屋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拆旧复垦。面对起步艰难的局面,黄生龙到处请教、咨询,得知新邵县在这项工作先行先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经验,2017年5月,他带队去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看到了机遇,增强了信心,悟出了思路。他们抓紧汇报,大力宣传,终于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结合桑植县实际,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等不靠,抢占先机,快速推进,制定了桑植县实施方案,确定了我县“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对乡镇村的激励政策和拆旧补偿标准。
2017年,桑植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各类农用地复垦标准是什么?施工工艺流程怎样规范?项目启动资金如何筹措?这些问题都深深困扰着黄生龙。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他凭着一股子钻劲,多次到省厅咨询政策,寻求支持。四处打听节余指标流转信息。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制订了切合山区实际的水田、旱地复垦技术标准,用以指导乡镇土地复垦,受到省厅和市局的肯定。当他了解到长沙县需要购买增减挂钩指标,火速带人上门衔接。通过多次沟通协商,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于12月5日签订流转协议,将桑植县2011增减挂钩指标375亩、2017年增减挂钩30%预支指标和长沙县流转,总面积588.75亩,流转收益8450.2万元。这一次成功流转,抢得了先机,掘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第一桶金。
2019年,衡阳市土地卫片执法整改任务重,但该市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为了完成整改任务,想在全省范围内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黄生龙获得这个信息后,立即带领聂金林、李云驱车前往衡阳市衔接流转事宜。当车行至长张高速益阳段时,前车突然急刹车,黄生龙乘坐的车避让不及,发生了追尾事故。虚惊一场!等事故车辆拖至修理厂,他决定留下聂金林继续处理事故,和李云找了一辆车连夜赶往衡阳市。第二天上午9点,他准时出现在会议室,和衡阳市代表谈判,最终成功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130亩,收益2.1亿元。
像牛一样劳动
为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宣传到位,提高乡镇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黄生龙同志将有关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入每个乡镇进行增减挂钩政策宣讲。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点多面广,零星分散,需要耗时费力地寻找资源,实地核查,常常一走就是十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黄生龙和县增减挂钩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带领技术人员走遍了全县23个乡镇,入矿山,进村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白天找资源,晚上开碰头会、做项目资料,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到每一天、甚至是每一个钟点。下乡、出差、加班、熬夜是工作常态,“白+黑、五+二”是上班模式。
因为高强度工作和不规律作息,黄生龙同志在负责这项工作期间,两次突发面部痉挛。去医院做完几天理疗,好转一点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后期的治疗,他都是利用午休时间去医院。大家劝他说:“你请假多休息几天吧,身体还是重要些。”但是他明白,增减挂钩工作处于关键时期,许多工作还需要他去协调,还需要他去衔接督促,容不得他请那么久的假。2020年7月的一天,黄生龙带领李云、陈彬到人潮溪镇去进行项目选址,结束时天色已晚,又下着雨,为了赶回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他们一行人驱车夜行。由于连续下大雨,泥土松软,水分饱和,行至白岩头段时,前方突发泥石流,眼看着一大方泥土带着草木滑下悬崖,幸好他们晚了一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看见黄生龙那么拼命,有人打趣道:“黄生龙你真是一头老黄牛!”黄生龙哈哈大笑,回答道:“我是一名老党员,党员就是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俗话讲,做牛莫误春,我就是要带好头,像牛一样劳动。”
春播秋收艳阳天
2018年9月13日,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一片热闹景象。在这里,桑植县自然资源局与芙蓉桥白族乡政府举办 “庆祝大庄坪村2018首届丰收节”活动,活动主题是“实施增减挂钩 助推脱贫攻坚”,干部群众一起收割废弃宅基地复垦成水田后的穗穗金黄,当天收割1300公斤生态优质稻谷,预计为农民增收近7万元。
这片稻田,原来是被废弃的房屋,凌乱不堪,无人管理。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废弃的房屋被拆除,按规程整理成一块块优质稻田,昔日荒废的宅基地里长出了沉甸甸的稻穗。村民陈巧云开心地说:“项目施工时,老百姓参与务工,有一部分劳务收入,政府出钱整成水田后,户主自己耕种,生态米好销售,收入也不错。前三年,还有耕种补助。这个政策确实好。”
在增减挂钩政策助力下,全县建成87个异地搬迁安置点,4000多户建档立卡户喜迁新居;项目区群众获得房屋拆旧补助、地表附着物补偿1亿元以上、务工收入1.5亿元。这样的收获和喜悦,也有黄生龙等同志的一份功劳。他们作为我县增减挂钩工作的开拓者、实践者,是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优秀的党员代表。他们始终脚下有土地,胸中有祖国;眼里有青山,心中有人民。他们把贯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特质融入增减挂钩具体项目中,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样的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扛得过,“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石婷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