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11月20日讯(通讯员 张海浓)“感谢你们啊,帮我们解决了难题!现在我跟邻居的关系也缓和了。”慈利县江垭镇李家峪村李大爷边说边笑着。
不久之前,李大爷与邻居发生了土地界址纠纷,双方始终坚持各自观点,不肯退让,各自的僵持让土地生产一直被搁置着。李大爷心想,“时间就是生命,与邻居的关系胶着,土地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蔬菜的种植也会错过了最佳时机,最终会影响到今年收成了。”于是,李大爷将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互助小组长,希望组长能帮他解决问题。
李大爷的互助小组长先帮他们达成要解决问题的共识。调解无果后,互助组长就上报给镇信访办,镇信访办协调联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处理此纠纷。镇村组共同调解,促使双方同意土地界址纠纷解决方案,形成调解协议。
如今,李大爷的田地上栽满了萝卜、白菜,邻里关系也和谐了。
据悉,江垭镇包括流动人口约5.2万人,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尤其邻里纠纷突出。今年以来,该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采取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的方式,按照地域相近、双向选择的原则,以“党员+群众”的形式,由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组后备力量等担任组长,就近联系群众,建立互助小组。在矛盾纠纷化解上,该镇创新“一门受理、三调联动、四级调处”的“134”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法。一旦互助小组内的成员产生纠纷,互助组长首先采取组内调解,若组内调解无果,互助组长便上报给镇信访办,然后采取“村组受理→联村干部处理→分管领导办理→党政主要领导审理”的四级调处流程。
自运用“134”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法以来,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77件,比去年矛盾纠纷总量减少了101件。实践证明,“134”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法在矛盾纠纷化解上运用是非常成功的,已经成为了矛盾纠纷化解新做法的缩影,是建设和谐江垭的加力器。它能让群众有诉求就能及时受理,让群众生活和谐安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来源: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海浓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