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在核对帮扶手册年度收入
红网时刻张家界9月24日 张家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进
9月12日,星期六,夜幕下的张家界市慈利县南山坪乡双和村一派寂静,为迎接张家界市脱贫攻坚第二季度考核整理台账资料。忙完手中工作,我看了看表,正好晚上9点。忙绿了一天的王书记说:“我去洗个热水澡放松放松。”约9点半,王书记就叫我:“小王,你快过来,我头痛头胀的厉害。”住在隔壁的我连忙来到王书记房间,只见王书记举步维艰地走到床边坐下。预感情况不妙的我说,“王书记,赶紧穿衣服我们去医院吧”。山上夜晚气温低,山路在夜雾笼罩下更加难行,但情况紧急,我驾车飞驰在山间公路上,心里默默念着不要出任何事。一个半小时后,我驾车载着王书记停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时,医生护士推着车等候在门口,王书记被立马推进抢救室,简单处理后立即推车去做脑部检查,从CT室出来,医生边走边对我和家属说,“脑溢血,必须立即开颅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换好病号服的王书记被推进手术室时,已经凌晨三点。
我认识王书记是在今年2月单位选去双和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车上,此前我刚转业到地方工作。王书记一路上给我介绍村里的驻村帮扶工作情况,也让我对身边这位王书记有着不一样的认识。王书记名叫王晓华,今年已58岁,张家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2019年10月份派驻到双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市派单位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年龄最大的。王书记年轻刚参加工作时就带领青年知识份子到农村工作,担任过大队书记,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得知王书记突发疾病,局领导非常关心,第一时间协调市人民医院安排医生护士,医院第一时间拿出最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王书记生病后,双和村村干部和群众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怎么样?当我告诉他们王书记手术很成功时,他们都说“王书记为我们脱贫致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是我们村民心中可敬可亲的好书记,祈愿书记早日康复”。我在心里也默默祈祷:“好书记、好战友会早日康复!”
不惜劳累,为疫情防控筑起坚实牢固的“堡垒”
今年2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王书记马上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扛起疫情防控的“硬核”担当。
“在家不安心,来到村里就踏实了 ”这是我和王书记2月4日去双和村路上的对话。中午到村后,王书记下午就接着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2月6日,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书记和南山坪乡政府农办朱主任、乡卫生院符副院长和支村两委郭书记、甘主任等人冒雪起身前往本村从湖北襄樊、荆门等地返村人员家中,随身带着口罩、84消毒液及酒精等疫情防护物品。入户走访送完防控物资回到村部已中午,王书记说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下午再接着走访。下午两点钟,王书记站起来说去喝点水,话还没说完就“砰”的一声倒在地上,当时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村干部迅速开展急救措施,从村医务室推出平板车,村辅警丁元强立马给王书记掐人中穴,防止休克。这是王书记第一次倒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
△疫情期间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身着红灰色上衣)和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前往被居家隔离观察村民家中。
病情好转后,王书记又立马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王书记的组织带领下,7名村民从湖北襄阳、荆门返村人员,其中有3名在家隔离14天以上,其余4名隔离12天,体温均正常无发热、咳嗽等症状。还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和工作队员通过入户走访、入户宣传、张贴标语、微信群、村广播站“大喇叭”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和解读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提升村民防范意识,消除村民恐惧心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所辖村民进行逐户逐人排查,做到清楚人员、摸清底数、知晓行踪,对近期外省返村尤其是湖北或武汉以及与湖北或武汉地区人员有接触等重点人员实行监控;由工作队员参加、村民自发,在村出入口等关键位置设置路卡,密切监控来往人员并及时劝返临时外来人员,为疫情防控筑起坚实牢固的“堡垒”。
不遗余力为村民办实事
在问到王书记来双和村有什么变化时,村民们都会由衷称赞:“王书记工作近一年以来,尽心尽力,不仅为我们双和村争取到了村民饮用水提升改造资金、村里道路设施完善资金等,村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队也跳了起来。其实,王书记为双和村所做的远不止这些。双和村村民的主导产业是烤烟,今年烤烟种植面积1295亩,全县第二。考虑到今年种植烤烟面积增加,村民种烟季节性高,为了保障好村民的生产,王书记多次作计划、写申请、跑部门,多方协调,在局领导支持下协调市烟草局解决维修烤烟房资金20万元,有效促进了全村烤烟种植产业的发展。
杨年富是王书记的结对帮扶户之一,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烤烟。王书记每月都会去走访几次,拉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今年7月份,南方地区普降暴雨,得知他家烤烟受灾较严重时,王书记第一时间来到杨年富家,个人送去帮扶资金,同时指导杨年富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在杨年富家中走访。
双和村平均海拔830米,属季节性缺水村,为解决个别村民小组饮水问题,王书记多次穿山越岭深入草木林中查找水源。康湾、仕仁坪、郭老屋这些村民小组都是季节性缺水问题组,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指标之一,群众的安全饮水牵动着王书记的心弦。王书记从4月份开始就入户走访,一户一户拿笔记本记录下村民对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意见。在该村笔头尖山岩场调研时,王书记由村民带路来到矿洞口仔细查看水是否有异味、是否健康等,并耐心与村民交流询问水源水质情况。在了解到水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优质水源时,王书记拿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亲自接水品尝。为获得科学数据,王书记又装满一瓶,带回市局找质检部门对水质进行专门检测,他还指导村干部对水源加以保护,确保生活用水安全无害,让村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和村民在笔头尖山中查找水源。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和村主任甘凤平在猫耳洞实地测海拔高度,解决饮水管铺设问题。
想方设法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双和村一位村民说:“我们的王书记好像一只陀螺,似乎不知疲倦地一直转下去。工作压力非常大,但他始终坚持亲力亲为,白天入户走访了解了情况,及时与上级部门对接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制定各种帮扶措施。
村里建档立卡户王富庭也是王书记非常牵挂的贫困户,父子儿子劳动能力薄弱,王富庭本人已80多岁,儿子体弱多病,无经济收入来源。王书记多次走访后,专门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去年送去种母羊2只,鸡崽10只,经过他们父子一年细心养殖,今年他们家已经有大小羊崽10余只,土鸡15只,还养了一头猪,6桶蜂蜜,还把离家不远的鱼塘也放了500尾鱼苗。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和工作队员,村干部为贫困户王富庭家送衣物。
廖章浓家是村里唯一一户还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本人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生产劳动,这也让王书记时刻惦记。如何拿出脱贫帮扶措施,在村部开会商讨后,决定针对他家情况先鼓励儿子唐静外出务工,解决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孙女唐湘君在慈利一中就读高一,可享受教育帮扶政策,王书记又再次私掏腰包拿购买的40多只鸡崽送去廖章浓家,叮嘱她在家把小鸡崽养好,等长大了我们帮你出售。如今,廖章浓儿子在长沙务工年收入3万元,家里的鸡崽也长大了,马上就能出售换钱,墙上孙女的学习奖状又多贴了一张。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和工作队员,村干部在入户走访路上。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保障性工程。王书记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工作主心轴,引导村委一班人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思想的针对性和突效性。为了尽快让村基层堡垒强基健体,发挥战斗力,他指导村委干部通过主题宣讲、主题活动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要靠和安于现状的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指导通过民情恳谈收集村民意见,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难所愁所盼。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组织主题党日活动。
双和村地瘠民穷,山高路远,地处慈利县南山坪乡政府西南部,平均海拔830米。2014年,双和村被纳入贫困村,全村234户,91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7户173人,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730元。典型的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的“三无”贫困村。自2015年来在张家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张家界市编办的驻村帮扶下,先后协调资金700多万元,投工980多个,新修扩宽5米宽主干道6.2公里全部完成,实现通组公路100%,通户率达97%,形成内外连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网。并且修通3米宽的产业机耕道31.8公里,实现全村耕地90%以上机械化,真正为全村群众修出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采取土地扭转租金+务工收入+分红的形式。利用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种植中药材杜仲100余亩,桔梗种植基地57亩,新建玉竹种植基地50亩。根据双和村的实际情况,今年陆续种植冬桃180亩。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共同努力易地搬迁11户、危房改造6户,让他们全部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从2015开始逐年在全村新修集100立方水池10个,50立方水窖26个等,埋设自来水管道8200多米,基本农田灌溉管道18.6公里,解决了双和村234户,912人饮水、灌溉难的问题,今年在后盾单位资金帮扶支持下,又再次投入20万资金开工重点解决康湾、仕仁坪等村民小组季节性缺水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华和工作队员,村干部在仕仁坪组织召开屋场会。
让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730多元到2019年人均收入8970多元,收入翻了3倍多。如今双和村民用水入户了,道路好走了,村民住得更舒适,生活有保障,收入有增长……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飙升,双和村美丽乡村的崭新蓝图完美展现,脱贫致富华章振奋人心!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王进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