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18日讯(文/宋世秀 图/李享 视频/丁晔)
13年前,陈罗俊从大山走出来,考入大学,走上社会,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陈罗俊在电脑前办公。
两年前,学成之后的陈罗俊从省城出发,一头扎进大山深处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明珠村,开始了他的扶贫之旅。目前,他是明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两年来,陈罗俊把明珠村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把明珠村的乡亲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与工作队一起带领大家同心戮力战贫困,向组织、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2018年底,明珠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截至2019年底,明珠村实现116户525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7%下降至0.29%。
陈罗俊跟孩子们交流。
明珠村有三块短板
2018年3月,带着组织的重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湖南分公司的陈罗俊在领导带领下,与另外一名同事组成三人工作队一起共赴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明珠村,开始为期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第一次踏进明珠村,陈罗俊一愣,“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吗?”狭窄崎岖的山路、随处可见的破旧木屋、杂草丛生的田野……13年前,陈罗俊正是从这样的小山村走出来的。
“我一边回忆老家是如何一步步脱贫致富的,一边暗暗发誓,三年驻村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来帮助明珠村拔掉穷根,在这个阵地上打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当天,他给自己写下了几句话:用一腔热血汗洒乡间,换一身沧桑黝黑肤色,为一方村民谋福出策,获一段经历青春无悔。
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驻村的第一个月,工作队着重对明珠村村情村貌、致贫原因进行了详细调研。“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明珠村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二是资源匮乏,无有效产业;三是思想落后,发展信心不足。”
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工作队决定争取资金,加快脚步完善;针对产业落后的问题,工作队决定从长计议,因地制宜发展。“而思想问题是贫穷的根源,需要教育和感化。”从农村走出来的陈罗俊明白,如果没有教育,大部分农村人将没有出路,“扶志与扶智的思路就成了我们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罗俊查看水塘。
“明珠村的孩子一个都不能落下”
来到明珠村小学时是课间休息时间,正在嬉戏打闹的孩子一拥而上,将陈罗俊团团围住要“抱抱”。
明珠小学只有幼儿园和一年级,一共19个学生。按照相关规定,低于20个学生的村点校要被撤销,明珠村小却被破例保留了下来。
“从明珠村村部去乡镇有10公里路程,如果村小不能保留下来,这些孩子家长去就得集镇上租房陪读。”陈罗俊不愿这样,明珠村有2000多人,“这个学校很重要。”
为了让明珠村小学能够持续办学,陈罗俊一边联合村干部向教育部门积极争取,一边各方筹集资金对教室进行改造,添置文体用品,为学生发放文具、定制校服,并加大了对留村老师的关爱。通过组织开展“三下乡”、义务支教以及爱心书屋捐赠等活动,让村小学成了全乡的“明星”小学,“南昌大学毕业的王海梦老师也留了下来,安心在村小学教书育人。”
因为工作队的到来,村里的初中生陈升军和许慈芳觉得生活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因为遭受重大家庭变故,陈升军和许慈芳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关怀下虽然暂时没有失学,但成绩受到了很大影响。
“这时候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人生。”陈罗俊一边上门做思想工作,激励他们放下包袱认真学习,一边帮他们俩找到了一对一资助人员,目前两人均在安心上学。陈罗俊说,“明珠村的孩子都要上学,一个都不能落下!”
“让孩子们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2018年儿童节,工作队邀请湖南农业大学师生到村小学开展“牵手六一、爱助明珠”活动。大学生不仅为村小学捐赠了爱心图书室和投影设备,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之后连续两年暑假,工作队都请来大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不能把孩子们带出去,就把大学生请进来,让他们看到未来的精彩和无限可能,让他们想读书,想走出去。”
2018年暑假,在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陈罗俊主动向队长请缨为全村所有初二升初三的32名学生开展为期20天的义务支教。“20天时间不能帮他们改变很多,但最后一堂课上我跟他们说,希望明珠村没有一个孩子18岁之前就出去打工。”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中考,全乡10个村共37人考上慈利一中,其中明珠村占了7名。
从幼儿园孩子到大学毕业生,村里的孩子都是工作队关注的对象。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后盾单位的帮助下,陈罗俊向湖南威盛集团争取资金,为村里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奖励。他还帮大学毕业没找到合适工作的杨天福、朱克勤、许富源等5人成功推荐就业,甚至还耐心指导大学生许林风竞选学生会干部。
“有些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当孩子们都渴望想走出大山看世界,就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力量。”陈罗俊很欣慰。
陈罗俊走访贫困户。
夯实基建抓好产业
“要不是工作队进驻村里,我们对这条路的加宽想都不敢想。”村民唐明成发自肺腑的话道出了全村群众的心声。
要致富,先修路。进入明珠村后摆在工作队前面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村主干道拓宽。原本的村道只有3.5米宽,村道加宽是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带动明珠村发展的基础。然而山路崎岖、多处悬崖峭壁,仅路基加宽就需要350万元。
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工作队焦头烂额。通过多次调研讨论,工作队与慈利县交通局协调并广泛征求村民建议,将主道全线加宽调整为部分加宽,最终筹资210万元完成了村主干道的拓宽。
基础设施建设是硬指标,工作队逐一去落实。两年时间,村里还完成了4个水窖和村主干道沿线的水管埋设;完成了村小学旱厕改水厕项目;投资160余万元进行了电网改造;向中联重科申请17.6万元赞助资金为全村安装了86盏路灯。
扶贫不仅要“输血”,还要帮助农村实现自我“造血”,而“造血”功能则来自于产业发展。
工作队驻村之前,明珠村属于产业空白村。在工作队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明珠村已形成了以生态粽叶种植为主导,生态养鱼、野生葛粉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全村发展生态粽叶种植面积近300亩。集体经济收入也逐步稳定:短期有2台挖机出租,每年可获得5万元收入;中期有集体水库养鱼,每年可获得2万元左右收入;长期有村集体75亩生态粽叶种植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明珠村早已如期脱贫摘帽,陈罗俊的驻村工作也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2018年,其所在的工作队获评张家界市先进工作队,陈罗俊获得后盾单位年度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在省驻村办年度考核中,工作队获评“优秀”等次。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宋世秀 李享 丁晔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