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探访脱贫路|永定区龙阳村: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龙阳村,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潺潺流水绕过村庄。

湖南文理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倾情帮扶。

红网时刻张家界7月23日讯(文/廖秋萍 视频/秦林 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全校莹)

初夏时节,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龙阳村,湛蓝天空下是青翠的田野,满眼望不尽的绿,龙阳桥上,村民两三闲坐纳凉,听着潺潺流淌的溪水,感受徐徐吹来的微风,环顾四周,好不惬意!

“我们来之前,龙阳村基础设施差,村里除了一条主路外,入户路、小组路都是土路,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路。同时,村里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完善……”说起刚到村里时的景象,湖南文理学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龙阳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刘光明还记忆犹新。

龙阳村位于永定区东南部,距市区60公里,村内两面环山、地势狭长,耕种面积少,自然条件差,是深度贫困村。

针对村里情况,自2018年进驻以来,湖南文理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厘清思路、规划完善、上下联动,坚持精准扶贫,聚焦“抓好党的建设”“抓好两项帮扶”“抓好消费扶贫”“抓好产业发展”四个核心问题,在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成效显著。

龙阳桥上,湖南文理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兼龙阳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刘光明(右一)与村民聊天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

工作队先后开发了龙阳有机生态米、龙阳醋酸辣椒、龙阳有机红萝卜、龙阳生态散养土鸡等产品,并设立“扶贫超市”,让村民农产品销路无忧,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

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以前日子还是苦,多亏了刘书记他们,又是给我送资金、又是送政策,时刻都想着我。”今年65岁的村民屈泽忠告诉记者,他去年已经脱了贫,现在除了种养外,还承包了村里的绿化养护,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家里冰箱、热水器等应有尽有,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沉下身子,与贫困群众交心,把贫困户当亲人。驻村以来,刘光明与队员们明确目标,紧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户脱贫标准,制定详细的走访计划,一个多月时间就带领工作队成员走遍了龙阳村的18个村民小组,走完了144户贫困户和287户非贫困户,对144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香炉山组的贫困户彭永富,妻子先天性智障,自己60多岁了,基本上丧失劳动能力,木房子破旧,四面漏风。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及时对其房子进行改造,并落实千人就业公益性岗位,聘请彭永富为本村生态护林员,每年增加1万元收入……

像屈泽忠、彭永富这样的被帮扶贫困户还有很多,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问题,极大提高了大家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覃政昆和家人正在自家迷迭香地里忙着。

通村公路前后对比。据了解,工作队共整合项目资金727.5万元新修组级公路15公里,硬化通组主干道公路12.407公里,解决村民生产、出行困难。

倾情帮扶,村里变了样。

“迷迭香怕杂草,一定要及时除草。”趁着天气好,覃政昆和家人正在自家迷迭香地里忙着。据了解,覃政昆虽然身体残疾,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勤劳,种了50亩迷迭香,按照每亩2500元收入来算,一年收入还不错。

刘光明介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键还得靠产业发展。为此,工作队积极搞好特色产业发展,发展一村一品,成立了张家界雷钵山生态养殖合作社和张家界团鼓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包销贫困户的农产品,与142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特色种植基地、稻田养鱼基地、迷迭香产业基地等等,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零到20万元以上的目标。2018年该村实现村脱贫出列。

同时,工作队还先后开发了龙阳有机生态米、龙阳醋酸辣椒、龙阳有机红萝卜、龙阳生态散养土鸡等产品,并设立“扶贫超市”,让产品销路无忧,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

路通且宽了,自来水入户了,致富门路多了,生活变了样!这是龙阳村村民现如今最真切的感受。

龙阳诗墙边,吸引不少诗词爱好者驻足;溪边的水碾房,是多少游子的乡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墙绘,成为村里一道独特风景……

当前,龙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迈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秋萍 秦林 全校莹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0/07/23/77791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