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脱贫故事】合群村:昔日贫困村 今朝幸福地

村民在稻田里插优质稻秧苗。邵颖 摄.jpg

村民在稻田里插优质稻秧苗。

红网时刻张家界7月3日讯(通讯员 陈洁 邵颖)端午时节,走进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抢插秧苗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迎风摇曳,放眼望去,一幅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画面徐徐展开。

“坡上喊话坡下听,走路走得腿抽筋。”“一个山头爬半天,一栋房子修几年。”“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过去的合群村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因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穷苦日子,农业生产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全村 268户1254人只能靠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集体经济为零。

“农业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我们的战场就建在田间地头。”刚刚跨2个乡、4个村引水的党支部书记钟白玉一边从背包里拿出鞋子换上,一边跟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发展致富经。

苦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希望。缺思路,就去学;缺市场,就去跑;缺资金,就去找。一场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在合群村打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17年,合群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村里干部带头干,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历经春播及时、夏耕勤勉、秋收仔细的耕作,到年底,全部稻米售出,净赚8万元。

合群村的黄桃基地。邵颖 摄.jpg

合群村的黄桃基地。

小规模的实验成功之后,合群村开始大胆尝试。不少村民仍对此持怀疑态度:“我能干什么?”“种果子!”“谁管?”“党支部管!”说干就干,村里流转土地统一发展,抱团取暖。党支部39个党员按老中青相结合,分成4个小组,分别负责优质稲、黄桃、丑柑、养殖四个产业,由各党小组组长分别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指导,通过“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全村550多亩稻田、2000多亩荒山进行流转,由村集体按照协议交由桑植合群诚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同时组织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地就近在产业基地就业,确保村民流转土地有租金、投资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收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我是组织上的人,要服从组织安排,大家一起富裕才叫真的富裕。”今年61岁的刘岩生有着10年党龄,是合群村优质稲第二小组的一名带头人。之前一直在外做技术工,每个月能拿6000元工资。在钟白玉的劝说下,刘岩生决定回村发展,虽然每月工资相对之前减少,但参与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租金等加起来,也有不少的收入,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如今忙活在田间地头的刘岩生,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合群村村民在打扫猪圈。邵颖 摄.jpg

合群村村民在打扫猪圈。

村集体经济陆续壮大,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合群村发展变化提供了强劲动力。2018年,该村仅优质稻米销售收入便达到328万元,全村村民包括1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内,仅在产业基地务工的收入便达21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13万元。经过连续7年的艰苦奋战,该村503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合群村也比原计划提前一年摘掉了“贫困帽”。

“以前在周边打点零工,一年几千块钱,现在年纪大了,更加不好找事做。”正在清理猪圈的建档立卡户张金香自豪地告诉记者,“正好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在黄桃基地除完杂草,就能到这边来养猪,一年下来能赚个3万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里。”

2019年,合群村坚持发展优质稻生产,并在提质升级上狠下功夫,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优质稻米销售仍达到270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28万元。在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合群村还向湖北省疫情严重地区捐献了价值3万元的“七眼泉”大米,并捐款8960 元。据了解,2020 年该村集体经济预计达到 300 万元,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口号激励着合群村的每一位村民努力奋斗。邵颖 摄.jpg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口号激励着合群村的每一位村民努力奋斗。

宽敞整洁的马路,大片大片的黄桃林,叽叽喳喳热闹的鸡舍……昔日的贫困村,正向民富村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华丽转身,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陈洁 邵颖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0/07/03/759271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