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品质;
他们,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他们就是——科技工作者!
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积极投身张家界市全面小康建设主战场。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张家界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红网张家界站推出专题报道《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张家界科技工作者风采录》,致敬科技工作者!
红网时刻张家界6月2日讯(记者 王洁 胡小红)“我的这个帮扶对象本来就是残疾人,生活不方便,前不久又遭遇车祸正住院,地里的蔬菜我就要帮着卖,不然就烂在地里了!”6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黄家坪村,见到了七十多岁的退休老教师陈均高,这时,他早已从市场上把结对帮扶对象张功发家里种植的100多斤黄瓜、100多斤圆白菜和100多斤的莴笋卖完回家了。
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陈均高2005年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退休。退休之后,陈均高在陪伴家人之闲,还在家里种植一些蔬菜自给自足。日子过得闲适自在又惬意。
但陈均高是一个停不下来也慢不下来的人,在试验栽培了几亩蔬菜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后,他便积极利用地方剩余劳动力,带头发动协合乡的老、弱、残疾人成立了武陵源区协合无公害蔬菜专业协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协合乡优质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相当好!”陈均高自豪地说。有机蔬菜种植初期,对农业生产技术不懂的陈均高,不仅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土专家”学习,还外出到山东、长沙等地参加技术培训,甚至请技术员住在自己家中两年,实地学习种植技术。
“改良土壤结构(大量收集果蔬厨余与土混合一起埋入桶中,经3-6个月后制成有机土)、科学的施肥(将施肥总量80%用作底肥,结合耕地将肥料均匀混入耕作层内)……”陈均高从一名“教书先生”变成了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在有机蔬菜种植的同时,又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种植试验。建立农田轮作制度,将不同菜地、不同品种的蔬菜采取不同轮作制度,并根据当地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选取优良的品种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试验。
为提高协会会员的种植技术,十多年来,武陵源区协合乡老科协和蔬菜协会每年至少举办2-4期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多次的培训,广大群众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种菜技术,科学种菜水平不断提高。“黄家坪村的陈仲青种植的西兰花质量好,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陈均高看到老百姓种植的有机蔬菜卖到了好价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协会会员中还有67名残疾人,如何帮助和带动这些人自强、自立,脱贫致富奔小康?陈均高不仅鼓励他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还带头和残疾人张功发夫妇结成帮扶对象,在生活上关心,生产上指导,多次为他们免费提供蔬菜种子、肥料,并给予一定资金借助,张功发夫妇现已成为蔬菜协会中的种菜大户和示范户,每年种菜收入4-5万元。
近年来,陈均高先后开展了农产品的选种育种、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机蔬菜种植等多种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并将这些生产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带动了武陵源区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老百姓在提高了科技种菜水平后,种植出来的蔬菜深受大众好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很多会员建了新房,买了车,银行有了可喜的存款,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经统计,现协会已有会员359名,协会会员每年仅种菜收入达300万元以上,亩平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左右已提高到7000元以上。从原有的几亩发展到近百亩有机蔬菜种植地,蔬菜的种类也从最开始的几种发展到现在几十种,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均高一辈子都把自己铺在了为家乡发展的道路上……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王洁 胡小红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