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张家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发勇一行来到永定区合作桥乡敬老院。
红网时刻张家界3月1日讯(记者 王洁 通讯员 孙中平 郑尉)
敬老院等民政服务机构人员较为聚集、服务对象属于易感群体,从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2月29日,张家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发勇在得知永定区合作桥乡敬老院两名工作人员带着病痛坚持工作,还有一名工作人员孩子受伤也没有回家照顾,始终坚守岗位,照护老人,当即决定前往慰问。
“对不住各位了!现在疫情期间,谁都不能进入!”彭发勇一行刚到敬老院外,院长陈生刚就站在门内说。“就是要这样的态度,不管谁来了也不能开门,我们不进去就在门口。”彭发勇笑着说。在门口他与工作人员逐一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嘱咐他们严格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封、防、测、消、通、导”六字诀一一叮咛。
为集中供养老人打造防疫“安全岛”
永定区合作桥乡敬老院院长陈生刚拿出工作日志隔着大门给我们看。
我省启动一级响应后,全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民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立即取消休假,迅速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市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全部临时封闭,不接待走访、慰问、探视,取消所有外出及机构内集中性活动。
合作桥乡敬老院共有老人43名,从大年三十开始执行临时封闭管理以来,敬老院的4名工作人员便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岗位当“战位”,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用爱和责任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位老人。他们除了每天的日常常规护理外,还要每天2次对餐厅、厨房、宿舍、卫生间、走廊等进行全面消毒,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晚两次为老人们测量体温,实行分餐制,不吃“大桌饭”,仔细提醒老人们饭前洗手,并帮助做好个人卫生清洁。
对于突然的封闭式管理,起初老人们并不理解,有的生气吵闹、有的还想翻墙出去。陈志刚和工作人员就耐心的逐一做思想工作,推心置腹的向老人们讲利害关系,普及防疫知识,对老人们进行安抚和引导,陈志刚每天晚上还要多次巡房。近40天的日夜陪伴守护,为集中供养老人打造了一座防疫“安全岛”。
全封闭式管理期间,合作桥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从大年三十开始便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院内老人们撑起“最温暖的家”
在永定区合作桥乡敬老院大院内,老人们佩戴着口罩,相对保持着安全距离各自活动。
在永定区合作桥乡敬老院大院内,老人们佩戴着口罩,相对保持着距离各自活动,平静祥和。
疫情期间,和陈生刚一道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民政人还有院内工作人员邓东香、杨六妹和邓招兰。
邓东香负责院内的伙食。封闭管理后,她骨质增生发作,若出去治疗就不能再进来做饭,疫情期间,敬老院也无法马上再找一个厨师。她只能忍着痛,带着使不上劲的左手,坚持在厨房忙碌,每天准时为老人们送上一顿顿热饭菜。
杨六妹、邓招兰是院内的护理员。杨六妹患有多年的肩周炎,这些天连轴转,即便背上和手臂上贴满膏药依旧止不住疼痛,但她咬牙坚持。邓招兰12岁的儿子在家中右腿不慎骨折,尽管非常着急、心疼,她还是没有回家看望。
“在这个关键时刻,院里离不开我们,老人离不开我们,我们要坚守岗位。”几位“娘子军”说。“说实话,封闭管理这么多天我都感觉有点熬不住了,她们真的很不容易,在我眼里都是一级护理员。”陈生刚说。
彭发勇说,在疫情防控重任面前,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困难,无怨无悔地留在敬老院里陪伴老人,全方位守护,全身心关爱,筑牢了疫情防控“保护墙”,为院内老人们撑起了“最温暖的家”,你们是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典型代表,是民政系统防疫一线最美的人,值得全市每一位民政工作者向你们学习!
彭发勇来到邓招兰家中,代替她看望慰问孩子。
离开敬老院,彭发勇还专程去往邓招兰家中,代替她看望了卧床休养的孩子,并和家属交谈询问家庭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感谢他们对敬老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王洁 孙中平 郑尉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