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英烈谱】钟炳然:因伤留在家乡继续革命的红二军团师长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钟炳然:因伤留在家乡继续革命的红二军团师长

钟炳然,名善友,白族,1902年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朱家坪(今洪家关乡云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钟炳然生性忠勇,少时读过两年私塾,稍长后随父母务农。1921年追随堂舅父贺龙走上革命道路,在贺龙部当护兵。1926年夏,随贺龙部参加北伐,任连长。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在潮汕地区失利后,钟炳然邀集同乡战友辗转回到桑植。192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周逸群、贺龙等返回桑植,开辟湘鄂西苏区,组建工农革命武装,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钟炳然闻讯前往,参加工农革命军,任连长。1930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陡湖堤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930年12月,钟炳然升任营长。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2年10月,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钟炳然率部随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豫东、陕南,长途跋涉七千里,进行大转移,史称红三军七千里“小长征”。此时,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湘鄂西苏区执行极“左”路线,推行“肃反”扩大化,大抓“改组派”,许多师、团领导被害,红三军一度处于极度低落状态。此时,钟炳然依然相信党,积极工作,在这特殊时期,他升任团长。1934年夏,钟炳然晋升为红三军9师师长。1934年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在贵州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钟炳然任红二军团6师师长。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共8.6万余人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11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率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取得永顺十万坪大捷等一系列胜利。钟炳然在十万坪大捷后因风湿病发,留永顺塔卧治疗。

1935年4月,国民党6路重兵“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势紧迫,贺龙让钟炳然回老家桑植养伤。11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他因脚疾未能随军北上。1936年,桑植反动势力的“清共”“铲共”活动加剧,钟炳然在原籍无法安身,秘密潜至常德石板滩,改名刘千和,以小买卖维生。1939年日寇攻陷常德,钟炳然返回原籍以轧棉花度日。1942年,钟炳然被股匪宋传毕以捐款买枪所逼,逃往桑鹤边境堰垭一带做小本买卖。

1949年10月,国民党鹤峰县堰垭乡乡长田洪道探知钟炳然原是红军师长,又是贺龙亲属,对堰垭一带情况熟悉,视其为心腹大患,遂将钟炳然枪杀于桑木坪,时年47岁。

钟炳然一生忠诚于革命,在多次战斗中冲锋在前,面对迫害宁死不屈。解放后,钟炳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9/08/23/582989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