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敬老院里喷发余热——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敬老院院长李泽厚

坐落在索水北岸的三官寺土家族乡敬老院内,有一个忙碌的身影让五保老人敬佩不已;在敬老院的荣誉墙上,多个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叫人记忆犹新;2016年4月8日《张家界日报》和《长沙晚报》均刊载或转载过他的事迹。他,就是退休干部、拥有50年党龄、时任三官寺土家族乡敬老院院长的李泽厚。

从领导到“保姆”

2014年,李泽厚从正科级单位副局长岗位光荣退休回到家乡,在三官寺土家族乡敬老院院长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多。

“在农村当五保户不光彩,有儿女死都不住敬老院”的旧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要把敬老院办得兴旺,阻力很大。目前入住乡敬老院的基本都是五保老人,他们大多数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42人,按性别分女性8人、男性34人;按年龄分90岁以上的1人、80岁至90的5人、70岁至80岁的11人、60岁至70 岁的25人;按体能分全失能7人、半失能5人、部分失能30人。这些人中有的个性孤僻,行为怪异;有的失明失聪;有的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吃饭都需要他人协助。

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敬老院的工作既要有爱心又要讲耐心。上任伊始,他就从破除旧思想入手,向朝阳产业目标迈进突破。五年来,李泽厚和工作人员一道每年最少有350天扎根在敬老院,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解决相关问题。经过长期努力,现在院内卫生处处干净整洁,不良习惯得到彻底解决,五保老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视“院民为“亲人”

视院民为亲人,在“陪伴”中见真情。李泽厚和工作人员日夜守护在“院民”身边,逢年过节精心策划活动,如农历三月初三打蒿子粑粑、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打糍粑,春节期间张罗加餐加菜。周边群众耳闻目睹,常常羡慕地说:“没有任何农户能达到敬老院的生活水平”、院民们点赞地说:“李泽厚是一个会抓生活的院长”。而李泽厚却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当然要抓好!”

5年来,敬老院5位老人先后离去,平常老人们大病小病能及时送医救治,有严重贫血的好几位老人送县人民医院、市医院得到了有效治疗。老人们病重期间为其洗澡换衣、煎药送水,不让老人和自己留下遗憾。李泽厚和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赢得老人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常有五保老人亲友为敬老院送来大红锦旗表示感谢。

把院务当“家务”

把院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从小事抓起,从难事做起,阐释“几个院长”的感人故事。

李泽厚刚开始,认为自己当了几十年的行政干部,退休了当个敬老院长应该没多大困难,可是一接触实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怎么办?接受了就要干、干就要干好。于是从小事抓起,从难事干起。敬老院从2010年6月投入使用到2014年10月,楼上楼下,男女共4个公厕,40多人使用从来没打扫过卫生,臭气熏天、蚊蝇成堆本是件小事,现在成了难事。对此,李泽厚买来了洁厕净、钢丝球自己动手,一个一个便盆、一块一块地砖用手擦、水冲,整整两天时间,四个厕所恢复了本来面貌。老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人暗议:“敬老院是不是新来了一个扫厕所的院长?”。

五年来,李泽厚项项带头,事事动手,难活险活自己干,带领这支残疾人队伍种蔬菜、玉米,栽油菜、红薯和芋头,养猪,砍柴,样样都有李泽厚的心血和汗水。目前敬老院每年小菜基本自给,年收6至8千斤玉米、4至5千斤红薯、2千多斤油菜、2千多斤芋头,年炕2千多斤猪肉,每年创收5-6万元,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院民们说,“李泽厚是一个会干工夫的院长”。

房屋改造,家家装卫生间,新建特护区,李泽厚跑图纸,管质量、管安全,把敬老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办,一心一意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冬天集中取暖添置了5台新烤火炉,省柴、安全、卫生。新添置电冰箱、消毒柜、洗衣机、饮水机等。老人们又说:“李泽厚是个搞建设的院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罗元满 李海周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9/08/19/582102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