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韶华无雕饰,追梦显本色。
在张家界,有这样一群追梦人,坚守日常,努力追梦,守护着最初的梦想和信仰。
他们不懈追求、执着追梦,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红网张家界站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特推出子栏目【芳华70载·奔跑追梦人】专题报道,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70名奔跑追梦人,讲述普通人立足平凡岗位努力追梦、奋发进取的动人故事。
我们都是追梦人,越追越有味!
小小厨房里,洒满了童鹏飞的汗水
在市技校课堂,童鹏飞教孩子们厨艺
耐心地指导其他厨师做“黄焖娃娃鱼”
童鹏飞说:“厨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味觉传承者和创新者,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将毫无保留的教授,让娃娃鱼烹饪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黄焖娃娃鱼”
红网时刻张家界7月1日讯(记者 廖秋萍 王洁)17岁,他背着一床被子走出农村,没有他人,而是与“鲵”有缘,靠着努力与专注,靠着追求匠人的精神,一路奔跑,迎难而上。
如今,他已是一名与大鲵(娃娃鱼)有着不解之缘的厨神级大师,不仅被誉为“中国娃娃鱼烹饪第一人”,而且还是全市唯一一个被省人社厅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湘西地区唯一的省级工匠代表、大鲵美食的研究者和推广者等等。
他就是,童鹏飞,一名厨艺享誉海内外的张家界土家汉子。
○始于希望 忠于坚持 结于丰盈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厨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烹饪技巧传授给每一位想学之人。”从走出大山的那一刻起,童鹏飞在心里就默默种下“希望”。
在小小厨房里苦练技艺、走出去长见识丰富厨艺元素,这两件事,是童鹏飞从业以来一直在做的,他说,只有要求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才能安心。也正是有了这样追求匠人的精神,才有现在的种种收获。2000年,其独创的《土家魔芋豆腐》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3年在湖南省第四届烹饪技术比赛中《湘西鳝鱼卷》获金奖;2007年,在第十七届全国厨师节上荣获烹饪行业最高奖“中华金厨奖”;2012年向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22名烹饪大师交流、推广张家界大鲵烹饪方法,同年被特聘为首届上海湘菜美食文化节厨艺大赛评委;2016年,省人社厅批准成立童鹏飞大师工作室,以烹饪技术专业建设为基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创新为目标,促进张家界大鲵产业的发展……
○感恩社会 毫无保留传授娃娃鱼烹饪技术
见到童鹏飞时,他正在秦大妈餐饮新外滩店厨房耐心地指导着该店厨师做“黄焖娃娃鱼”——“油温不能太高,大鲵表面要刮洗干净,前期杀、腌是关键,我可是花了5年多才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同时也要带着好心情去做菜,做菜没有巧,主要是用心做到位……”
童鹏飞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他专注于大鲵烹饪、产业研发、培训等,致力于烹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领衔开发的张家界大鲵系列菜系,把传统大鲵传奇文化与现代特色餐饮相结合,为中国烹饪宝库增添了一颗靓丽的珍珠。截至目前,大鲵烹饪的做法有80余种。
除了在市城区各大餐饮店教授学徒外,张家界市技校课堂、童鹏飞大师工作室也是童鹏飞的舞台。
多年来,头顶光环的童鹏飞,并没有将技艺藏着掖着,而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将做娃娃鱼的烹饪技术传给烹饪爱好者、传授给学生,先后为张家界市培养了将近200名娃娃鱼烹饪技术骨干,带动和推动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
童鹏飞说,他从业近30年,最大的感悟是,厨师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守业的精神。厨师的功夫,初时在于刀工、技巧、火候,而后渐渐到了一个更高境界,追求的则是食材背后的内涵,文化与故事。能够将一道菜里融合的魂呈现出来,方能够称得上名厨,也才能够在厨艺方面趋于大成。
“回首过去,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到现在并有今天的成绩,除了不忘初心,不怕吃苦的学习钻研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祖国给了现在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现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将继续精益求精,坚持工匠精神,让娃娃鱼烹饪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为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童鹏飞感恩于祖国的强大,社会的发展以及心安的每一刻。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秋萍 王洁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