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庆祝第19个中国记者节:我们永远在路上


红网时刻慈利11月9日讯(记者 唐小花 向皓)11月8日是中国第19个记者节,对于广大记者来说,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不在现场就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们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他们总是将镜头对准他人,对准基层,做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我们将笔墨、镜头对准他们,一起来看看台前幕后的新闻人,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有人说,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状态和一份社会责任,让更多人知晓慈利这片山水的神奇与秀美、感受慈利的发展与奋进,以及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每一笔都是时代的注脚,蕴藏着改变的力量。

慈利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杨兴中:“昨天的新闻到今天就成为了历史,所以新闻工作者他是历史的记录者,新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新闻工作者他永远在路上,只有热爱才能坚持,只有沉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我们才能采访到鲜活的新闻,只有用心用情的去采访,我们才能够挖掘到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那么,只有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去坚守新闻的真实,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把握舆论导向,关注民生民意,传达百姓呼声,他们永远在路上,每天都是进行时。会议现场、田间地头、制作机房,每一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无论是声音、画面、文字,还是采访、编辑、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一个作品都凝聚了新闻人的心血。 2017年,慈利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专题《红军树下的乡愁》、广播新闻专题《好人谭辉军》荣获湖南新闻奖三等奖。

慈利县广播电视台记者 余一:“一个好作品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高的荣誉,做好一个好作品不仅需要记者多用心思考、深入采访,还要找到新闻中的价值所在。”

打造新媒体平台,他们一直在行动,不管媒体如何转型,格局如何变迁,采写有热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新闻,传播有情怀、有能量、有态度的讯息,是新媒体记者对自己的要求。

新媒体记者 彭乙:“新媒体讲究一个新字,新的宣传政策,新的传播方式,以及不断变换的用户需求,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加强学习,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然后抓住新的热点,并进行积极创新。”

寒来暑往,风雨交接,他们用脚步丈量新闻的宽度和厚度,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呈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地吃盒饭、就地打盹儿、加班写稿是记者们生活的常态,即使辛苦,他们心中仍有责任与担当,依然满怀信仰和梦想。

慈利广播电视台记者 杜婧:“其实回想起来,人生最好的年华都是与新闻事业为伍的,非常感谢这份职业,丰富了我的人生,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我想说,干了记者这一行,可能会辛苦一辈子,但是如果没干这一行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红网慈利站记者 王馨翊:“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奔波与忙碌,选择了责任和勇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我认为记者就是永远在路上,每天都有收获。”


来源:红网慈利站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11/09/74359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