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驻村帮扶】桑植县八大公山镇筲箕池村第一书记覃鸿飞:“乡愁书记”的扶贫记

  编者按:

  他们,吃在村、住在村,服务在村,与贫困群众结亲戚;

  他们,问农事、干农活,作规划、找资金、跑项目、促发展;

  他们,因户施策,扶贫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帮助贫困群众脱了贫,奔向幸福生活;

  ……

  他们,就是驻村帮扶干部。

  2018年,全市共有358支工作队,其中国派1支、省派20支、市派90支、区县派247支,共选派工作队成员1082人。

  日前,张家界市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公室联合红网张家界站聚焦驻村帮扶一线,关注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帮扶干部。自即日起,我们将陆续讲述他们的扶贫故事,诉说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与责任担当。

  

 

“寻幽八大公山、乐享葡萄盛宴”,张家界八大公山首届高山葡萄节现场。 

    

筲箕池村脱贫攻坚,关键在思想脱贫,精神脱贫。  

 

  覃鸿飞与村里的种植户一道查看青钱柳长势。  

 

到光伏发电现场查看

 

青山绿水,放眼过去,种下的既是满山青钱柳,也是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

  红网时刻张家界10月10日讯(记者 廖秋萍 通讯员 赵舶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心里揣着这句话,覃鸿飞走近桑植县八大公山镇筲箕池村。作为张家界日报社(牵头单位)、市信访局、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联合驻村帮扶村,2018年整村脱贫是硬性指标。2017年元月,张家界日报社扶贫干部覃鸿飞被派往筲箕池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从村情实际出发,精准发力,用心做活产业,用情关心群众,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筲箕池845名父老乡亲的首肯。

  乡愁,是百姓丰收的喜悦。

  8月17日,桑植县八大公山·筲箕池首届高山葡萄节举行,新落成的筲箕池村部院落里人头攒动,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喜悦,游人们穿梭在葡萄藤间采摘葡萄,品尝脱贫产业的甜蜜滋味。而这届葡萄节正是覃鸿飞操办的。

  筲箕池村虽远在桑植县城59公里外,但却有着独特的名优水果种植条件。它位于全球200个优质生态区之一的八大公山腹地,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8.2℃,早晚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高甜葡萄等水果种植小气候,高山沃土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种出的葡萄营养价值丰富。

  覃鸿飞进驻筲箕池村后,帮助水果种植大户尚海林、尚自英姐弟俩流转100亩村里闲置土地,投资130万元成立桑植县勤怡水果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高山葡萄,并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

  走进葡萄园内,记者看到,簇簇紫珠缀满棚,果肉鲜嫩如玛瑙、如翡翠。“这里适合高山富硒葡萄生长,培育过程不打农药,不打催红剂,自然座果生长,如今园内甬优一号、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的含糖率均达到同类品种先进水平。”园主尚海林介绍,“高山葡萄品质高、有市场,也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脱贫的希望,合作社正在和村里沟通,计划明年推广栽种葡萄两百亩,邀请更多的农户一起进行水果种植,让他们早点脱贫致富。”据介绍,今年合作社实现产值40多万元,带动当地贫困人口25户83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明年产值预计将翻三番不止,达到近150万元。

  “原来在家没有什么事情做,现在葡萄园办起来了,我在家门口经常打短工,今年几个月我就得了六、七千块钱。”建档立卡户覃芳说。

  高山葡萄产业带动扶贫,只是该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筲箕池村地形为“两坡夹一坪”,全村有林地7950亩,如何充分利用本村的林地资源,有着十多年报社经营经验的覃鸿飞引导村民开垦林地1000亩,因地制宜组织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在“两坡”发展高山青钱柳有机茶600亩,高山有机猕猴桃150亩努力实现了一家一庭园,一户一产业。在“一坪”引导能人大户向延学率先以成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高山水稻400多亩,让建档立卡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实现产业共富。

  为了增收脱贫,覃鸿飞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已建成50亩猕猴桃基地、60千瓦光伏发电、3亩清水鱼塘等重点产业分红项目,今年均将收益,预计收入达8万元。

  乡愁,是百姓内心的需求。

  步行8.5多公里路,走遍全村218户农户……自担任筲箕池第一书记以来,覃鸿飞走遍全村218户农户,对37户建档立卡户情况如数家珍,全年宿村时间达186晚,2017年10月妻子临产前仍坚持在村工作。

  “不下去走走,怎么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这一走,果然发现了一直困扰着老百姓的大问题。覃鸿飞发现,中岭组、上村组、曹坊组的村民每次出村进镇道路狭窄。晴天还好,但一到雨天,他们可就挠头犯了难。道路上的泥被雨水冲到路面上,让本就不宽敞的小路立马变成了“水泥混合路”,又湿又滑,根本没法下脚。

  没有丝毫犹豫,既然来了就是解决问题的。覃鸿飞立即将这一问题汇报了自己的“娘家”张家界日报社、市信访局、市委党史办,经过与交通部门的联系争取,完成了10公里村组公路整修,还正加快硬化谢家垭至何家山3.3公里,上坪至庄坊村部道路拓宽0.21公里及上坪拱桥至庄坊村部背后0.5公里,上坪至中岭1.9公里硬化通畅已完成,坪中至上村1.5公里产业通达拓宽即将实施。“从道路的勘察,到跟占用老百姓土地的群众做思想工作,到动工,覃书记都是亲力亲为,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门再也不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这几条便民路惠及周边几个组的村民出行,得到全村老百姓的好评。

  如今的筲箕池村四通八达,村庄环境整洁漂亮,村子路边亮起了一盏盏路灯……

  乡愁,是“亲人”的记挂。

  覃鸿飞坚持把驻村群众当亲人,把驻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覃书记来我屋好多次了,每次都笑呵呵的,把我当亲人看。生病了,也来看望我,帮助我。我屋的危房修建也要加快修,不然对不住覃书记!”67岁的罗仕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疾病缠身。覃鸿飞每次从城里到村里去,都会带上药品和衣服为他送去,嘘寒问暖,关心他家的生活和身体情况。考虑到罗仕清只有一间破旧的木房居住,30多岁的儿子又要成家立业,覃鸿飞和村支两委一起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帮助他新建房屋。

  陈义是筲箕池的青钱柳产业大户,早些年,他一直在外面做事,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后,他冷眼观看,认为这些都是做做样子。后来,他看到自己生活的村庄通了路,安了路灯,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回家乡种起了青钱柳。

  在村民心中,覃书记来了之后,带给他们的实惠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记挂着……

  乡愁,是让乡亲拥有乡愁。

  筲箕池村脱贫攻坚,关键在思想脱贫,精神脱贫。覃鸿飞大力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着力村级组织“五化”建设,争创支部班子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的“五好”党支部,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实施党员亮身份当模范在家门前“插国旗”活动,通过党员大户带动,积极为全村经济发展谋出路。村支两委组织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再影响农户发展产业形成一种风尚,无形中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筲箕池村支党员共有37人,大多数党员做到了人人都是产业带头人,发家致富人。开展脱贫光荣之家、勤劳汗香之家、敬老孝香之家等表彰活动,让“乡风文明”不知不觉走进寻常百姓家。

  驻村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覃鸿飞无数汗水洒落在筲箕池的土地里,映在了845名父老乡亲的心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秋萍 赵舶帆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10/10/7179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