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先培是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人,早年因意外受伤失去右腿,造成肢体残疾
红网时刻桑植10月8日讯(特约记者 张思)刘先培是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人,早年因意外受伤失去右腿,造成肢体残疾。身残志不残的他通过各地考察学习,在该村大力发展大棚蔬果20余亩,年产值达10万余元,并将该村的十二户贫困户组织起来,共同成立了裕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走进刘先培的蔬果种植基地,一排一排绿油油的大头菜展示了主人的心血。正当我们不解,一个连走路都要靠拐棍的他,是怎样将这二十亩的田地种满大头菜的,觉察到记者疑虑的刘先培主动向我们展示了他平日的劳动。
“挖地很辛苦,但是别人挖地往前挖,我就只有往后挖,我是慢慢往后退,因为我天天也做习惯了,反正一天正常人能挖好多,我也能够挖好多。”刘先培自信地说道。
今年已有53岁的刘先培,2016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户,早年因意外受伤失去右腿,但这也没能影响他要发家致富的想法。他不等不靠,主动出击,2016年,先后参加县级脱贫致富培训、湖南农业大学农村致富带头人学习,并获得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别人培训主要去学习技术,他培训不仅要学会各项技术,更重要的是扩展人脉,这样自己发展产业后,销路将不成问题。“圈子越多、人脉越好,你认识一个朋友,他又认识十个朋友,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只要有货,不愁卖不出去。”刘先培告诉记者。
2016年下半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在自身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下,他开始在村里发展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有成熟技术的他和广大的人脉,第一年种植的20余亩香瓜就销售一空,卖出去了两万多斤,产值达八万余元。
刘先培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香瓜现在小有名气,许多买家都把明年的货定了很多,销量一大,产量却跟不上市场,他今年想再扩大规模,却遇到了头疼的事情,那就是流转不到好土地。
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田地利益发展最大化,刘先培等香瓜一过季,就开始种植大头菜。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他对城里的人喜好这么清楚。原来,他每天都会和妻子带着自家的菜去菜市场变卖,每天接触城区最大的买菜人流,通过观察和交谈,早已对季节蔬菜的市场走向了如指掌,什么季节什么菜销量最大,他就栽种什么菜。
最近,到了大头菜移栽时节。每天天刚亮,他就骑着三轮车来到基地里耕作,一干就是一整天,自己年迈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子的辛劳,也每天过来帮忙,父子两你挖地、我种菜,汗水早已打湿了两人的衣肩。
汗水换来的就是收获。顾客一买就是几十斤,有的甚至一次一买就是几百斤。刘先培很是欣慰。
当下,刘先培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不忘感恩,积极聘请周边贫困户到自己大棚基地务工,帮助增收脱贫,增强了他们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并积极筹备合作社,吸纳更多贫困户加入到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他的精神也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虽然残疾,但是我看他两口子一不打牌,也不玩牌,天天就在他承包的土地、流转的土地里做工,发家致富都是自己勤劳。”邻居刘开武告诉记者。
“现在农村也存在好多争穷,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要发家致富要靠自己,就是自己劳动了才光荣。我虽然是残疾人,但没把自己当残疾人看,我要自尊、自强、自立,辛勤劳动,为子孙后代造福。”刘先培眼里写满了自信和快乐。
来源:红网桑植站
作者:张思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