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甘甜”的桑植县白龙村

  

 

  

 

  

 

  红网时刻桑植8月9日讯(记者 余苗子)离开桑植县利福塔镇白龙村良久,莓茶的甘甜犹存,从唇间蔓延到口齿,再钻进心田,存留心底。关于莓茶的点滴,依旧在头脑里翻滚。

  正值仲夏,万木青笼。走进白龙村村民樊桂林家,他正在和妻子晾晒莓茶。第一次接触莓茶,记者忍不住仔细打量,叶片细长成丝,白如晨霜,且缠绕交织。樊桂林告诉记者,正因为茶叶表面富含已成蛋白霜,故得名“莓茶”。

  50出头的樊桂林是典型的农村汉子,曾经干过农活、做过木匠,自从2017年开始种植莓茶,把粗糙的日子过成了甘甜的生活,这一点从他黝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便可得知。

  说起和莓茶的缘分,樊桂林告诉记者,这还和妻子有关。妻子是永定区罗塔坪乡人,当地群众多靠种植莓茶为生。渴望改变现状的樊桂林便开始留意莓茶。原来,莓茶是目前世界上黄酮成份含量最高、营养最丰富的野生植物,被誉为“黄酮之王”,具有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长期饮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既然有这么多有好处,干嘛不试试”,樊桂林和妻子经过多方学习和请教了解到,莓茶喜好海拔较高地区,喜好红砂岩土,而白龙村四季分明,山间沟谷地貌,土壤肥沃,适合莓茶种植及生长。

  “想过千遍,不如行动一回”,2017年2月,樊桂林流转了30亩砂土土质地块,开始种起了莓茶。由于莓茶生命力极强,具有“野兽家畜不吃、病毒蚊虫不生”的特点,樊桂林在培育莓茶的时候也还算一帆风顺。

  “莓茶第一年属于生长期,一亩最少可以赚1500块钱。到了第二年,就属于丰产期,一亩最少赚2500块。第三年为高产期,利润又会好些。”樊桂林向记者算起莓茶账来。

  初尝甜头的樊桂林决定扩大规模,想要修厂房、买设备。没有钱,东拼西凑,还是不够,樊桂林想要放弃。

  “现在村里都在看着你,你做好了,大家才会相信产业,才会愿意做产业。”村支两委和县政府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鼓励樊桂林要坚持下去,并积极协调,帮助筹措了4.8万元,为其购买设备。

  一切准备就绪,樊桂林和妻子开始潜心研究莓茶制作方法。由于技术成熟,掌握了炒锅的时间和温度以及手法和晒干方法,樊桂林自制的莓茶白色结晶析出较多且均匀,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很受欢迎。

  在村支两委的鼓励下,樊桂林将莓茶种植规模扩大为80亩,并成立了桑植县林科种植家庭农场,集莓茶种植、加工、销售及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为一体。樊桂林的生活渐渐发生了变化。

  2017年,为了改变更多的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户的生活现状,村支两委和县政府办驻村帮扶工作队将莓茶确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下一步,将按照“县级统筹、乡镇主导、产权到村、收益到户”的原则,在该村建立172亩仿野生优质莓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投资20万元(按照贫困户每亩1500元、非贫困户每亩500元计算),直接帮扶覆盖该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8户非贫困户,提升农户“输血”能力。目前,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纳入,并将在今年10月纳入58户非贫困户,真正实现全村产业“全覆盖”。

  现在的白龙村,谈起莓茶,村民们都津津乐道:“村里说了,还要建立莓茶观光采摘园,让游客亲身体验采摘及制作莓茶,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余苗子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08/09/48435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