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云端带货 乡村振兴的“四都解法”与时代启示
2025-11-24 13:10:33 字号:

云端带货 乡村振兴的“四都解法”与时代启示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胡俊彤 张家界报道

在信息浪潮奔涌的今天,一根网线、一方屏幕,能为偏远的乡村带来怎样的改变?张家界市四都坪村用一场生动的“三变”实践,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从村干部化身主播,到山货变成“活钱”,再到一村之火点燃全乡之热,四都坪的探索不仅提供了电商助农的可行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

干部“变身”,变出的是担当与能力升级

村“两委”成员主动转型为“主播团队”,不仅是工作角色的转变,更是基层治理理念与服务方式的重要转型。面对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数字技能基础普遍薄弱等实际情况,四都坪的村干部没有固守传统工作模式,而是积极适应新形势,以“干中学、学中干”的态度投入电商实践。多数干部起初对电脑操作、智能手机使用尚不熟练,对直播设备、视频剪辑、平台运营等更为陌生。通过持续学习和反复练习,他们逐步掌握了从连接麦克风、调试灯光,到运用剪辑软件制作短视频,再到通过平台后台分析数据等全流程操作技能,实现了从“门外汉”到熟练运用的能力跨越。这一过程体现了基层干部面对新任务时的适应能力和务实作风。随着直播经验不断积累,干部们从初期镜头前的紧张生涩,逐步转变为配合默契、表达流畅,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更增强了服务群众、带动发展的责任意识。村支书廖亚萍提出“省下请团队的钱,就是给乡亲多分几块”,体现了干部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根本立场。干部成功“变身”的关键,在于“人”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在于党建引领下形成的组织凝聚力和落实能力。实践表明,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学习、能够扎实干事的中坚力量。

山货“出山”,出的是价值与机制创新

农副产品变“增收活水”,关键在于构建了一套让价值得以实现的新机制。四都坪的经验有三点尤为突出:

一是严把品质,建立可追溯的信用体系。吃过退货的亏,村里下定决心让山货“有身份”。他们组织品控小组,对村民送来的每一样产品,如辣椒、菌子、土鸡蛋等,都实行严格的内部评和筛选。为品质达标的产品贴上溯源标签,建立“一物一档”。对于口感、品相持续优良、顾客反馈好、销量高的农户产品,会在后续收货中给予优先考虑和更大收购量;反之,对于偶尔出现品质波动者,则会减少收购频次,并指导改进。这套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上线产品的优良品质与稳定供给。

二是打通物流,破解“最后一公里”成本难题。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的问题,村干部积极对接多家快递公司,反复沟通洽谈。廖亚萍带领团队,白天处理村内事务,晚上利用休息时间与快递企业协商合作细节,经过多轮沟通,最终与顺丰快递达成协议,将单个包裹的运输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有效减轻了村民的发货负担,保障了农产品能够高效、低成本地运往全国各地。

三是“订单式”吆喝,实现品质与市场价值的精准匹配。村干部们善于从销售数据和粉丝反馈中摸出门道,提前发布“需求热榜”,引导村民按需种养、备货。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理解并实践了“优质优价”的原则,在直播中不仅展示产品,更讲述其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和独特风味,让屏幕另一端的消费者真切感受到产品背后的生态价值与劳动付出,从而愿意为其支付相匹配的、更为公道的价格,避免了“好货卖不出好价”的困境。

这套组合拳,将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广阔的大市场有效链接起来,让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乡野珍馐,真正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星火“燎原”,燃起的是信心与发展生态

一村“火”变全乡“热”,彰显了示范引领和系统谋划的强大力量。这“火”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增长:从最初零星的尝试,发展到一年内密集开展45场直播;从单场销售额几千元,攀升至年关直播单场突破2.8万元,乃至累计实现50万元销售额;订单数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高峰期收货点排起长队。这串跃动的数字,是直播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最直接的证明。

在这一过程中,乡党委、政府也积极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在建设复合型基地过程中,乡里不仅参与出谋划策、协助对接上级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还积极争取政策与资源,成功申请到50万元村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为基地的顺利建设和功能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普通村民杨莎丽等一批新农人的成长,也印证了该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带动能力。此外,直播不仅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也展示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推动线上流量向线下体验转化,为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发展创造了条件。这表明,乡村振兴需要点上探索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将成功经验置于更加完善的体系中,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前景与挑战:迈向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四都坪的探索成效显著,但其面临的挑战也同样现实:人才短板、标准化与品牌化不足、产业链延伸不够等,这些都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下一步规划——整合资源提升供给、发展加工推动品牌、构建全产业链、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四都好物”,正是瞄准这些痛点,推动产业从“卖得出”向“卖得好”“卖得久”升级的关键举措。

四都坪的故事,是数字时代中国乡村奋力突围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板,但有其内在的逻辑:需要敢于担当、善于学习的“领头雁”,需要畅通高效、对接市场的“新渠道”,需要点面结合、系统集成的“生态圈”。四都坪的“三变”,变得是方法、是路径,不变的是为民造福的初心和因地制宜的实干。这条依托数字技术、激发内生动力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也为更多渴望改变的乡村,提供了充满希望的“四都解法”。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胡俊彤

编辑:张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