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泽清
人口老龄化浪潮之下,“银发群体”如何实现价值重塑、生活提质,既是民生关切,更是时代命题。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作出新贡献。从志愿服务到智慧学习,从特色旅游到产业创新,新时代的“银发力量”正以多元姿态绽放光彩,书写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动篇章。
“银发担当”是经验传承的宝贵财富,更是基层治理的鲜活力量。退休教师何锐带领团队扎根乡村中学,用40年教育经验破解体育教学难题,让农村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快乐与健康;北京老党员志愿队上门陪伴独居老人,用温情化解孤独;邯郸“老将”参与基层治理、奉新“辣椒大妈”带动村民致富,无数老年人用一生积淀的智慧与热忱,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等领域发光发热。截至2024年底,全国700余万人次老年志愿者开展4000多个援助项目,惠及4亿多人次,这组数据背后,是“银发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深情回馈,彰显了老年人并非时代的旁观者,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银发活力”源于终身学习的追求,更在于与时代同行的勇气。当人工智能成为生活标配,山东老年大学的“AI智享生活”课堂座无虚席,66岁学员用AI软件完成16万字小说;湖北襄阳老年大学开设DeepSeek应用课程,国家老年大学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千万人观看院士主讲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场景打破了“老年人与新技术脱节”的刻板印象,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追求永不过时。智慧助老不仅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工具,更帮助他们拓展社交圈层、重构自我价值,让银发岁月在拥抱新知中焕发青春活力。同时,课程中融入的新型诈骗防范指导,更体现了对老年人权益的细致呵护,让智慧生活既便捷又安心。
“银发经济”是民生福祉的载体,更是产业升级的新蓝海。从青海“银发旅游专列”的火爆开行,到深圳智慧养老博览会上的3D体测镜亮相;从黑龙江打造旅居养老特色品牌,到成都银发电商产业园汇聚4000余款产品,银发经济正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实现民生与产业的双向赋能。“银发旅游专列”上的防滑地毯、随车医生、个性化食谱,看似细微的适老设计,实则精准捕捉了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中医养生、康复辅具等产业的发展,更让养老从“基本保障”向“品质享受”升级。
让“银发力量”充分绽放,需要制度保障的温度,更需要社会观念的更新。要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支持政策,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打破“年龄歧视”的偏见,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与能力,让他们在喜欢的领域实现价值;更要营造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在被关爱中主动奉献,形成“银发有为、社会认可、代际和谐”的良好生态。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从“银发担当”到“银发活力”,从“银发经济”到“银发幸福”,新时代的老年人正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重新定义着退休生活的价值。当全社会共同为“银发力量”搭建舞台、保驾护航,必将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屈泽清
编辑:廖秋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