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播“一粒籽”,夏收“万斤油”。5月13日,东岳观镇5000余亩的油菜进入丰收季,成片的油菜荚在阳光的沐浴下由青转黄日渐成熟,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脱粒油菜籽,确保颗粒归仓,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走进广东村油菜地里,只见金黄的油菜随风摇曳,粒粒饱满的油菜籽撑满了油菜荚,压得成熟的油菜垂下了头,农民们一大早就下地割油菜,他们挥舞着镰刀,往油菜杆的根部快速一割,不一会儿的功夫,一茬茬成熟的油菜便整齐排列地堆放在田间。随后他们拿出塑料布并铺在地上,将收割好的油菜垛堆在塑料布上,用木棍反复捶打,黑亮的油菜籽蹦跳而出,农民丰收的笑声和拍打声此起彼伏,奏响丰收的乐章。微风轻拂,随处可闻到油菜籽的香味,令人沉醉。
“这种手打的油菜籽的方式虽然比较吃力,但是能够很大程度的保留菜籽的完整,从而提高菜籽的出油率。”正在干活的村民王奶奶介绍说,“今年咱们村的油菜收成非常好,差不多每亩能产一百斤油,按照市场价12块一斤,能够赚不少钱哩!”说着,王奶奶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种植油菜不仅能盘活在冬季“沉睡”的土地,避免冬季土地撂荒,还能有效抑制稻瘟病和杂草生长。东岳观镇在推广油菜种植时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稻油水旱轮作”模式,5月底收割菜籽后立即种植中稻,形成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局面,实现“春看花、夏收油、秋打谷”的循环。
下一步,东岳观镇将以农业为笔,以汗水为墨,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各类种植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护好农民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不断书写“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宜居”的新篇章。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郑超
编辑:王杨